当两万吨的钢铁巨兽划破波涛,谁能想象它将如何重塑大洋之上的力量天平?
曾几何时,美国CGX型巡洋舰的构想图,如同一道惊雷震撼了整个军事圈。2001年诞生的这个庞然大物,满载排水量高达25000吨,甚至超越了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可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为何最终在2011年黯然退场?高昂的造价令人却步——单艘超过60亿美元,堪比中型航母;技术难度如同攀登绝壁;更关键的是,当时的美国海军沉醉于“天下无敌”的幻梦,以为依靠现有的阿利·伯克级和提康德罗加级就足以主宰海洋。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未来会出现055型、052D型这样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
从21世纪初开始,美国海军的发展轨迹似乎偏离了航向。直到近年才如梦初醒,匆忙推出星座级护卫舰和DDGX型驱逐舰,试图重返大洋争霸的赛场。而此刻,在中国某地的船厂中,一座26米宽的舰岛水泥模型正静静伫立,向世界传递着令人震撼的信号。
按照国际通行的舰艇长宽比推算,这座模型所代表的巨舰长度至少达到200米。与日本的1.7万吨ASEV级驱逐舰和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巡洋舰相比,这个尺寸预示着满载排水量将突破2万吨大关。美国未能实现的CGX梦想,或许即将在东方的造船厂中获得新生。
吨位的跃升意味着质的飞跃。官兵们将享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保持长期作战能力的关键保障;更充裕的空间将容纳更先进的雷达与电子系统,让探测与数据分析能力迈上新台阶;而垂发单元数量预计将增至144-160个,更重要的是,更深的吃水线将为传说中的反导拦截弹提供栖身之所。这正是日本发展ASEV级驱逐舰的核心使命,也将成为这艘中国巨舰的重要任务。
关于这艘巨舰的定位,它更可能被归类为驱逐舰而非巡洋舰。在2020年代的海军战略中,巡洋舰的概念已显过时。而五年前还被视为天方夜谭的动力难题,如今也随着CGT-30、CGT-40系列燃气轮机的问世迎刃而解。四台CGT-40组成的动力系统,或采用大小搭配的混合动力组,都将为这头钢铁巨兽注入澎湃动力。
从传说中的12万吨级航母到2万吨级巨舰,从9000吨通用驱逐舰到5000吨级护卫舰,中国海军正以令人瞩目的步伐迈向深蓝。这股变革的浪潮不仅席卷海军,陆军的新一代100式坦克与支援战车彰显着“信火一体”的作战理念,空军南北两地六代机的相继首飞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新纪元。
大洋之上的棋局正在重新布局,而这艘即将问世的2万吨级巨舰,注定要在这盘大棋中落下关键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