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翻看美国的战争史,感觉就像在看一个精心包装过的游戏主播打菜鸟局。那些被吹上天的辉煌胜利,仔细一扒拉,多半是挑了个血条薄、装备差的对手,拉上一帮兄弟群殴,完事儿了还开全麦嘲讽。现在,这个习惯了打简单模式的玩家,突然发现自己被匹配进了地狱难度的最终关卡,对面站着的是一个叫中国的骨灰级玩家,这就有点意思了。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华盛顿的政客似乎还没反应过来,依旧沉浸在过去的剧本里。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天天吹嘘自己怎么在幼儿园里抢糖果百战百胜,然后转身就想去挑战世界拳王。
咱们不妨把历史这本旧账翻出来看看。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独立战争,算是立国之战了吧?可当时华盛顿的大陆军,几乎被英军按在地上摩擦,眼看就要全剧终了。转折点在哪里?法国人带着真金白银和舰队下场了。说白了,这不是单挑,而是你被校霸打了,然后喊来了全校最能打的那个大哥帮你出头。
二战的剧本更是经典。美国正式下场时,苏联已经在东线用两千万条生命的代价,硬生生耗残了纳粹德国百分之七十五的精锐主力。当美军在诺曼底登陆时,面对的德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太平洋战场也类似,日本的资源已经枯竭到要拆马桶补军舰铁皮的地步,美国的工业机器全力开动,本质上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碾压。这就像拳王泰森去打一个已经饿了三天三夜的轻量级选手,赢了,但光彩吗?
至于冷战的胜利,那就更有趣了。美国压根就没跟苏联真正动过手,靠的是经济拖垮、意识形态渗透,外加一个星球大战计划的大忽悠。客观说,苏联更多是自己玩崩了经济体系,美国顶多算是在旁边补了一刀。而后面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更是用信息化时代的军队去欺负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的国家,属于降维打击,跟你一个高三学生去做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没什么区别。
经济账本更能说明问题。二战时,美国的GDP占了全球的一半,而日本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冷战末期,美国的经济体量是苏联的三倍。几乎每一场所谓的胜利,都建立在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碾压之上。
可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
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拥有这个星球上唯一完整的工业门类。想打贸易战?结果折腾了好几年,对华贸易逆差反而创了新高,加的关税最后大部分都变成了美国老百姓自己买单的通货膨胀。这感觉就像你想用经济手段勒死对方,结果没勒住,反而把自己的裤腰带给勒断了。
军事层面,过去美国航母开到家门口就能耀武扬威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咱们的东风-17,让庞大的航母舰队成了一个个移动的靶子。歼-20的出现,也让空中优势不再是一边倒的局面。连美国自家的智库,比如兰德公司,进行多次兵棋推演的结果,都是在台海冲突中美军惨胜,翻译一下就是航母要沉好几艘,西太平洋的基地群也得报废。拳击冠军突然发现,对面的咏春高手不仅会寸拳,还穿了一身反伤甲,这拳还怎么打?
更深层次的,是体系和意志力的对抗。中国有一带一路这样的阳谋,贯通欧亚大陆,有RCEP整合亚太经济。反观美国,一个《通胀削减法案》都能把自己的欧洲盟友得罪个遍。一个在全球有185个建交国的朋友圈,另一个却连拉个小圈子开会都快凑不齐人了。
回头看看疫情这几年,中国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美国社会在戴不戴口罩这种问题上的无尽撕裂,高下立判。一个连内部都无法形成共识的国家,要如何同一个拥有五千年战略智慧、14亿人口万众一心的文明体进行长期的、全方位的较量?
听说最近美军的经费又涨了,但这钱有多少真正变成了战斗力,有多少流进了军火商的腰包,恐怕他们自己都算不清。而咱们这边,炮弹便宜,无人机管够。打一场消耗战,谁先撑不住,这笔账其实很简单。
历史已经给了美国太多次机会,但它从未在势均力敌的牌桌上真正赢过一次。今天,当它终于遇到了一个真正的顶级对手,那些活在旧日幻梦中的人,是时候该醒醒了。建议他们有空可以翻翻咱们的史书,看看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比如匈奴、突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哦,他们都能歌善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