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国政府突发关门,谁能毫发无损,谁却要为生存发愁?真相扒开后,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议员们照收高薪的同时,不少清洁工甚至连下月工资都悬了!
自由派播客“人民内阁”主持人丹·科在X平台上一条视频,可谓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9月29日,他话语中的失望与愤怒直接击中人心——政府若关门,国会议员稳坐钓鱼台,工资照发,清洁工等普通底层劳动者却极可能颗粒无收。更有爆料称前总统特朗普连清洁工的钱都不打算发,简直是雪上加霜。
每逢美国两党谈不拢预算,政府“熄火”的戏码总是如同季度大片般轮番上演。2025年这场争端也不例外,民主党与共和党围绕《平价医疗法案》上的资金补贴和医保政策互不相让。以往,彼此总在最后关头达成妥协,哪怕是“各退一步”,但这一次却拉锯战至拨款截止,最终宣告关门,数十万名联邦员工及承包商瞬间沦为受害方。
每次政府停工,谁还领钱谁被晾在一边,是美国民众最关心的新闻焦点。身处议会的高官们却丝毫不需为此忧虑,他们的“铁饭碗”比总统还要牢固,这到底怎么回事?数据最有说服力:美国众议员和参议员的年薪高达17.4万美元,众议院议长更是年20万以上,远远高于美国家庭年收入的7万多美元水平。根据联邦统计,2023年美国公务员平均薪资为6.7万美元,已是中上水准,但与议员高薪差距依然巨大。
这一切的底气源自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六款:议员的薪水,必须由联邦财政部无条件拨付,无论政府是否运作。议员工资被列入“永久性强制性拨款”项下,和其他部门每年申请预算完全不同。就算政府关门,议员卡上的工资一分都不会少。不止如此,过去几年,多位议员也提出“关门暂停自己薪资”的方案,希望体现公平,却总是因两党分歧被否决,薪资待遇相当稳如泰山。
议员们享受宪法和拨款双重护航的“铁饭碗”,那普通联邦雇员呢?与议员待遇相比,他们处于相对尴尬的中间地带。每当政府关门来袭,“必不可少”的岗位,比如移民执法人员、机场安检员都必须继续上班,但他们工资停发;“非必要”人员则被迫无薪休假。多数人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好在2019年的一项联邦法律为他们拨了一点“定心丸”,只要因为拨款中断而停薪,无论是苦苦坚持工作的,还是休假的,待政府恢复运作后都能全额补发。比如2018年至2019年35天的历史最长政府停摆,事后财政部一个月就把所有欠薪补上,没有留下尾帐。但问题也很明显:工资晚来一天,生活就多一分压力,银行信用卡、发薪日贷款成为不少联邦员工的“救命稻草”。有数据调查显示,政府关门若超过两周,超过48%的联邦文员开始挪用储蓄、刷卡维持生活;三分之一的人难以负担基本房租,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简而言之,这种“先欠后补”政策,虽然不至于让他们血本无归,但实打实让他们渡过了一个个焦虑的夜晚。
真正陷入绝境的,却是那些被政府“外包”出去的基层清洁工等合同工。2019年制定的工资补发法,并未将联邦承包商纳入保护范围。清洁工往往依赖于像Fedcap这类民间服务公司,而这些公司要不要自主“垫付”员工工资,全凭手头资金情况。Fedcap首席战略官吉姆·马拉特拉斯坦言,公司无力维持时清洁工只能停薪。参议员蒂娜·史密斯的发言人也指出,绝大多数清洁合同工会被停止工资发放,公司愿不愿意继续给钱只看自身运营能力。许多业内观察者更无奈地表示,这种局面下,清洁工成了“自求多福”群体。
“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的数据证实:过去数轮政府关门期间,承包商员工获得工资补发的比例不足5%,许多公司为避免资金断裂,只能在合同投标时加收“停摆风险费”。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旦政府拨款中断,公司首要选择就是无薪休假,甚至裁员。法律上没有任何补偿或保障,政府通常不干预公司对员工的安排,导致数以万计的基层工人多次“为国家停摆买单”。
华盛顿一家知名律所的合伙人尼科尔·阿塔拉曾披露,政府关门后,承包商被归为“非必需人员”,停薪居家、无补偿的结果几乎成了惯例。2023年那波小范围政府关门,已经让不少家庭的清洁工失去了关键工资,有的人完全陷入了失业窘境。基层群体的脆弱,在社会分化面前被曝光无遗。
网友们用“工资三明治”来形容这一现象:议员拥有最强保障,联邦雇员处中间,一旦政府转动,清洁工和其他合同工却被无情甩下。事实上,美国劳工权益保护一向强调“文明之光”,但在政府关门时,这道“光”却难以照进清洁工的实际生活。他们多数为少数族裔、残疾人士,工作单调、风险高,却因制度设计成为最不受法律保护的人群。
有趣的是,此时国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参议员蒂娜·史密斯正在推动一个新的薪资补偿法案,希望政府恢复运作后,能为联邦承包商员工补偿停薪的部分工资。但这种方案能否通过,还需两党协商才能定音。历次讨论中,补贴范围、资金来源总是绕不过的难题。只有议员们愿意舍弃自身一部分利益,清洁工们才能有翻身的机会。可现实往往让人失望。
事实上,美国每次政府关停都像一场社会生态实验,把“谁重要谁次要”的问题摆在桌面。议员们拿着高薪稳坐办公室,基层工人则成为制度空隙中的“牺牲品”。新闻报道虽然抓人眼球,但背后折射的却是国民福利设计不均、层级分化过于明显。即使议员们提议暂停自己工资,“纸上公平”也难掩实际的待遇铁壁,更别提真要落实了。
从经济学角度讲,政府关门带来的不是仅仅是数字上的波动,而是对社会底层的权益再一次打击。议员年入17.4万美元,清洁工仅能获得最低时薪,差距摆在明面上。数据显示,近六年来,美国联邦承包商为清洁服务支出的总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却缺乏任何停薪补偿机制。国会予以“永久性拨款”的,仅限自身工资;而整个清洁员群体,依靠的是公司零星垫付与运气。
每当关门成为无解难题,不少清洁工扛着生活压力,“休假”背后是不确定的未来。有人在采访中坦言:“我们服务于国家,可每次政府停摆,我们都要为明天的饭钱担心。”这句朴素的话,比数字数据更动人。
随着2025年政府再度关门,清洁工群体的困境或许会引发更多社会关注。两党很可能为新法案再一次“拼生死”,能否切实改善基层劳动者的待遇,成为下一个舆论漩涡。近年美国社会对于基层权益的讨论逐渐升温,尤其是在疫情后,底层劳动者保障成为社会热点。若能推动新方案,让清洁工享受类似联邦雇员的补发保障,无疑会提升社会公平水平。
对于政府关门导致的薪资三重分化,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必须认识到,只要补贴体系有漏洞,总有勤劳的基层人要为高层分歧买单。关心清洁工等承包商的权益,不只是道义,更是国家形象的体现。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如果不能有效保障最基础的劳动者,最终必然引发社会的不满与声讨。
社会的真正进步,不在于议员拥有多少铁饭碗,而在于最无保障的人能否在危机时刻收获温暖。愿此轮纷争后,美国政府能有所反思,建设更公平透明的劳工保护制度,让每个为国家服务的清洁工都拥有安稳的收入和生活保障。毕竟,制度设计的初衷,始终应该是守护所有劳动者的尊严。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