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印度移民的“手段”太狂,美西方难以承受,整体收紧签证政策

点击次数:88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1-20 10:10:07
前言 前段时间,特朗普做了一件挺明显的事儿,就是把美国H-1B工作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提高了。 印度一下子就炸开锅,抗议起来了,觉得这是歧视行为。而且有人还说,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怕印度的强大。 听着还挺委屈,不过一转头看看别的国家,事儿就变

前言

前段时间,特朗普做了一件挺明显的事儿,就是把美国H-1B工作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提高了。

印度一下子就炸开锅,抗议起来了,觉得这是歧视行为。而且有人还说,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怕印度的强大。

听着还挺委屈,不过一转头看看别的国家,事儿就变得有趣了:像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这些对移民挺友好的地方,最近都在悄悄收紧对印度人的签证政策。

就像是一块凑局吃饭,有个人不愿搭理你,可能是心情不好吧,可如果一桌人都疏远你,反倒让人觉得是不是自己出了啥毛病。

西方国家对印度移民的烦恼真不少,头疼得很。

得先弄明白H-1B签证到底是啥玩意儿。这东西原本是美国为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工程师们开设的“精英专属通道”,我想把那些牛逼的脑袋引过来,最初的想法也挺靠谱的。

结果这路子本来挺顺畅的,没想到却被印度给搞成了个“批发市场”,把原本的高端通道变成了大规模发放的场所。

数据摆在眼前:每年美国发出8.5万张H-1B签证,超过71%被印度人占了便宜。更扎心的是申请的方式,普通人按步骤提交资料没错,但印度那些外包公司可不走寻常路——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八家是印度的外包巨头,它们像团购似的,一次提交几千上万份申请,全靠人多“拼”系统。

这事儿最郁闷的就是美国本土的程序员了。比方说,有个美国本土的程序员,他干了十年,终于攀上了技术的高峰,可公司却让他去培训一帮印度新人,而这些新人的目的就是来顶替他的位置。感觉自己就像个傻瓜似的,亲手给要砍自己脑袋的人递刀子,真让人心里堵得慌。

这搬过来其实就是“选最厉害的人”的制度,变成“谁人多谁上”,要是不被搞坏还真难。

光靠“人多堆名额”还能忍得过去,更让各国移民局头疼的是印度的“移民造假产业链”,比咱们平时见到的“简历美化”还要过分,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造假手段。

第一步去IT培训中心,重点课程可不是教你写代码,而是“包装简历”——课堂上做的几行代码,都能说成“参与了5年大型项目”;刚刚掌握的“Hello World”入门程序,也能被吹成“精通Java、Python多门语言”。

第二步就变成了造假签证材料,加拿大移民局查了1万份假留学签证,其中80%是印度来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语言证书这些全都是假货,公章都能仿得惟妙惟肖。

而且,印度移民加拿大的人数,2013年只有32828人,到了2023年竟然猛升到139715人,增长了326%。现在每10个留学生里面就有4个是印度人,总数达到了42万。这不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吗?

比起造假那些事儿,更让人头疼的还是文化“无法融合”。不是说移民要放弃自己的习惯,但到了新环境,总得跟人打成一片吧?

硅谷那边儿很多科技团队,印度裔的人挺多,有时候开会聊着聊着突然就用英语转成印地语、泰米尔语,本地的同事听了就像听外星语似的,完全插不上话。这不是正常沟通啊,那是故意划圈把外人排除在外,无论谁听了都觉得别扭。

不能说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可是在别人的场地上,完全不搭界,还把自己那套全都搬过来,这算得上“多元文化”吗?更像是“另辟蹊径”了吧,要是真让本地人不反感都怪了。

印度政府为什么一收紧移民政策就觉得不爽呢?其实啊,主要还是为了钱罢了。

海外印度劳工每年给国内汇的钱超1000亿美元,这可是印度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再加上输送“包装好”的技术人才,每年还能带来几百亿美元的服务出口款。对印度来说,每成功移民一个人,都像一台“搬动的印钞机”,签证一收紧,收入就受影响,怎么能不焦急呢?

对接收国来说,真是麻烦得很,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上。像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多伦多,房价都飙升到50万到200万加元,本地的年轻人拼了命攒了一辈子钱,也未必能买得起。

这个时候,各国都忍不住出手了:美国调高签证费,等于是变相增加了印度申请的花销;加拿大直接削减了35%的国际学生签证名额;英国在谈贸易的时候,干脆拒绝了印度放宽移民条件的请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纷纷提高门槛,严格审查背景资料。

这明显不是偏见,印度移民早就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出国找工作”,变成了“有组织的集体迁徙”。他们利用全球化的便利条件,搞起了“批量申请、伪造资料、集资炒房”这些操作,完全无视当地的规矩和规则。

结语

印度总爱说别人“怕自己的人才”,可其实大家担心的不是“人才”这个事儿,而是那些打着“人才”幌子、破坏规则的家伙。

人才流动本来是好事,互相促进多不错啊!可是,有些人却抱着钻空子、占便宜的心思,用“人海战术”抢名额、靠假简历骗工作、挤压本地人的资源,谁还愿意和你们打交道呢?

规矩要大家一起守才行,光想着“我先爽了再说”,把规矩当摆设,最后就只能被排除在外,或者迎来更严格的限制。到那时,真正想好好出国发展的正规人,反倒得跟着受牵连。

这事儿,从来都不是“谁在针对谁”,而是“不守规矩,迟早得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