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北海道罗臼岳棕熊袭人惨案:山林深处的致命邂逅与蔓延的熊患警报

点击次数:130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21 22:01:53
日本北海道知床半岛的初秋,本是山林最绚烂的时节——岳桦林染上金黄,溪流在岩石间叮咚作响,罗臼岳的登山道上,本该满是追逐云海的徒步者。 但9月14日(周四)发生的一场惨剧,让这片被《世界自然遗产》光环笼罩的秘境,瞬间蒙上了血色阴影:一只棕熊在

日本北海道知床半岛的初秋,本是山林最绚烂的时节——岳桦林染上金黄,溪流在岩石间叮咚作响,罗臼岳的登山道上,本该满是追逐云海的徒步者。

但9月14日(周四)发生的一场惨剧,让这片被《世界自然遗产》光环笼罩的秘境,瞬间蒙上了血色阴影:一只棕熊在罗臼岳登山道上突袭了一名20多岁的男子,将其拖拽至密林深处。

次日,警方在灌木丛中找到了他的遗体,而这场袭击,也揭开了知床半岛近期棕熊频繁出没、人熊冲突加剧的严峻现实。

一、登山道上的惊魂时刻:从晨光熹微到生死相隔

罗臼岳海拔1661米,是知床半岛的标志性山峰之一,因山顶常年笼罩在云雾中,被当地登山者称为“云中岳”。9月14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带着露水的寒气还未散去,24岁的东京青年佐藤(化名)与两名朋友背着登山包,踏上了罗臼岳的登山道。他们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罗臼岳-硫磺岳”的穿越路线,这是知床半岛最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沿途能俯瞰鄂霍次克海的晨雾与原始森林的全貌。

按照佐藤出发前在社交平台分享的计划,他们携带了常规的登山装备:防水冲锋衣、登山杖、头灯、应急食品,以及一瓶防熊喷雾——这是知床地区登山者的“标配”,当地向导常说“防熊喷雾比水还重要”。同行的朋友回忆,出发时佐藤心情很好,还开玩笑说“希望能看到野生棕熊,但最好保持100米距离”,没人想到这句玩笑会以最残酷的方式应验。

上午9点左右,三人行至海拔约550米的路段。这里是登山道的第一个陡坡,一侧是裸露的岩石,另一侧是密不透风的岳桦与杜鹃灌木丛,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佐藤走在最前面,距离我们大概10米,”其中一位朋友在警方笔录中颤抖着说,“突然听到他喊了一声‘熊!’,我们抬头就看到一只很大的棕熊从灌木丛里冲出来,直接扑到他身上。”

据目击者描述,这只棕熊站立时约有2米高,毛色呈深棕色,胸前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月牙形斑纹(这是北海道棕熊的典型特征)。它没有嘶吼,动作快得像一道闪电,用前爪按住佐藤后,张开嘴咬住了他的肩部,随即拖拽着他往灌木丛深处退去。“我们吓得魂都没了,想冲上去但根本不敢,只能大喊‘放开他’,挥着登山杖砸石头,但熊完全不理会,很快就带着他消失在树林里了。”朋友说,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只留下地上的一滩血迹和佐藤掉落的头灯。

两人立刻用卫星电话报警。知床警署的山岳救助队与罗臼町消防部门迅速出动,10名队员带着猎枪、搜救犬和热成像仪赶往现场,但茂密的森林和复杂的地形让搜救异常艰难。直到次日(9月15日)中午,搜救犬才在距离登山道西南方向约30米的灌木丛中发出急促的吠叫——那里,正是佐藤的遗体所在之处。

二、灌木丛中的遗物与血迹:拼凑惨剧的最后画面

警方在现场勘察时,首先发现的是散落在灌木丛边缘的遗物:一个黑色的登山包侧翻在地,拉链被撕开,里面的应急食品撒了一地;旁边是一只棕色的登山靴,鞋带断成两截,鞋底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不远处,佐藤的钱包从裤兜里滑落,露出里面的驾照和一张与家人的合影;最触目惊心的是一条深蓝色的冲锋裤,裤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边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裤腰处还有明显的咬痕。

顺着遗物往深处走,地面的落叶被碾压出一条清晰的拖拽痕迹,宽约半米,一直延伸到一片相对开阔的林间空地。空地上的杂草有被重物碾压的痕迹,泥土里混杂着更多血迹,甚至能看到几根棕熊的毛发。而在周围的树干上,离地约1.5米的高度有多处喷溅状血渍,警方推测这是棕熊拖拽佐藤时,他的身体与树干摩擦留下的。

北海道大学兽医学部的专家在现场分析后认为,从血迹分布和遗物状态判断,佐藤在遇袭时可能有过短暂的反抗——登山杖掉落在距离拖拽痕迹起点约5米的地方,杖尖有撞击岩石的痕迹;防熊喷雾的瓶子滚落在灌木丛深处,喷嘴朝向外侧,说明他可能试图使用过,但或许没来得及按下开关。“棕熊的咬合力极强,能轻易咬碎骨头,从肩部的伤口判断,最初的攻击就可能造成了致命伤。”专家在报告中写道。

遗体被发现时,佐藤的衣物已被撕扯得不成样子,身上有多处抓伤和咬伤,警方初步判断死亡原因是失血过多与创伤性休克。知床警署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知床地区近10年来最严重的棕熊袭人致死事件,现场的痕迹显示,受害者在最后时刻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三、被击毙的三熊与未解的疑团:恐慌中的紧急处置

就在搜救队发现遗体的同时,另一组警员在现场附近的树林里发现了棕熊活动的踪迹。“热成像仪显示有三个热源体在移动,距离我们大概50米,”参与行动的警员回忆,“它们没有表现出逃跑的迹象,反而朝着我们的方向靠近,其中体型较大的那只站起来观察,这在熊的行为中是‘警示’信号。”

按照日本《鸟兽保护法》及《危险野生动物应对手册》,当野生动物对人类生命构成“即时威胁”时,警方有权将其击毙。现场指挥官判断,这三只棕熊(一只成年母熊,两只约1岁的幼熊)出现在袭人现场附近,且表现出“不畏惧人类”的攻击性,遂下令开枪。几声枪响后,三只棕熊应声倒地,随后被送往北海道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进行解剖检验。

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尚未公布,警方仍无法确定这三只棕熊是否就是袭击佐藤的“真凶”。“成年棕熊通常单独活动,带着幼熊的母熊虽然更具防御性,但袭击人类的案例相对较少,”北海道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任铃木健一解释,“也有可能袭击者是另一只熊,这三只只是恰好路过,我们需要通过胃容物分析、牙齿痕迹比对等进一步确认。”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击毙行动已在当地引发争议。支持方认为“当务之急是保障登山者安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反对者则质疑“为何不先尝试驱赶,而非要击毙带着幼崽的母熊”。罗臼町的一位生态摄影师在社交平台写道:“棕熊本是知床的主人,人类闯入它们的栖息地,出事后却让它们付出生命代价,这到底是谁的错?”

争议声中,知床半岛自然保护官署已于9月15日傍晚发布禁令:罗臼岳及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登山道即日起关闭,禁止任何人员进入,重启时间待定。这是知床地区自2013年以来首次因棕熊事件全面关闭登山路线,当地山岳协会的会员说:“这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给这片山林一点时间,让人和熊都能平复。”

四、频发的熊患:82次目击背后的生存困境

佐藤的悲剧并非偶然。知床自然基金会在事件后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8月,罗臼町已接到82宗棕熊目击报告,平均每周超过5次,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的2.3倍。更令人担忧的是,近一个月来,有7名登山者报告称“棕熊接近至3-4米范围内”,其中3人表示“即使使用了防熊喷雾,熊仍未离开,反而跟着走了几十米”。

为何今年棕熊如此“活跃”?铃木健一主任分析了多重原因:首先,今年夏季北海道气温偏高,导致蓝莓、越橘等棕熊主要食物减产,“食物短缺会让棕熊扩大活动范围,更频繁地进入人类活动区域觅食”;其次,8月至9月是棕熊为冬眠储备脂肪的“关键期”,它们每天需要摄入约20公斤食物,饥饿感会降低其对人类的“警惕阈值”;此外,知床半岛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棕熊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约300只增长至如今的500只左右,人熊相遇的概率自然随之上升。

当地向导川口裕司有着20年的知床徒步经验,他告诉记者,今年带团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熊的足迹或粪便”。“以前棕熊看到人会主动躲开,现在它们会站在原地观察,甚至有两次我看到母熊带着幼崽横穿登山道,完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川口说,防熊喷雾的效果也在下降,“可能是熊对喷雾的气味产生了适应,去年喷一下就跑,今年要连续喷才能赶跑。”

知床自然基金会已在登山道入口增设了“熊出没高频区”警示牌,并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棕熊活动视频进行警示宣传。“我们不是要把棕熊当成敌人,而是要让登山者明白,进入森林就是进入它们的家,必须保持敬畏,”基金会发言人说,“减少垃圾遗留、不单独登山、随身携带防熊工具、及时关注预警信息,这些都是保命的常识。”

如今,罗臼岳的登山道已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岳桦林的呜咽声。那只袭击佐藤的棕熊是否仍在山林中?被击毙的三只熊是否含冤?这些疑问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知床半岛这片人与自然交织的土地上,人熊如何共处,将是一个需要永远警惕、不断学习的命题——毕竟,山林不会关闭太久,而棕熊,也永远是这里的原住民。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

#AI国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