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烟草局职工的朋友圈晒出“月薪9万未达平均数”的烦恼,配图是祖孙三代的工牌合影,标题赫然:“薪火相传的奉献”。
应了某交通国企的周公子的话:“寒窗苦读不如爹大,我们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
这就是当下最扎心的现实:有人为一份糊口的工作磨破嘴皮,有人却能把铁饭碗当成家族遗产。当 "税二代"" 烟三代 "们在朋友圈炫耀" 世袭荣耀 " 时,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正拿着简历在就业寒冬里瑟瑟发抖。
世袭者的遮羞布:把特权包装成 "奉献"
银行总行的招聘公告写着 "公开公平公正",但内部员工都知道那是给外人看的风景。某国有银行审计数据显示,总行 691 名中层以上干部里,有 240 人的配偶、子女或父母也在系统内任职,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些 "金融世家" 的后代们,刚入职就能拿到普通毕业生三倍的薪资,却在年终总结里大谈 "子承父业的工匠精神"。
更讽刺的是合肥烟草专卖局的操作。这个 400 多人的单位里,至少 77 名员工是各级领导的亲属,堪称现代版 "家族企业"。安徽省局某位领导把内弟、内弟媳妇、前儿媳妇全塞进系统,另一位领导更厉害,妻子、女儿、弟弟、内弟加两个外甥全在局里 "奉献"。他们在述职报告里写 "凌晨三点还在办公室加班",可纪检部门查出的却是这些人拿着全额补贴去马尔代夫度假的报销单。
电力系统的 "族谱式招聘" 更是公开的秘密。某地级市电业局技术部 60% 的员工都姓张,恰好局长也姓张。他们的培训手册里写着 "技术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内部人都清楚,所谓 "不可替代" 指的是 "领导的亲戚不能替代"。有个电力世家的第三代在纪录片里煽情:"爷爷爬电线杆摔断过腿,父亲在变电站值了三十年夜班,我继承的不是工作,是责任。" 可网友扒出他家别墅墙上挂着连续二十年的 "先进工作者" 锦旗,每年都能精准避开裁员和降薪。
这些世袭者最擅长把特权包装成苦难。某银行行长儿子抱怨 "年薪百万还要自己开车上班",某烟草领导女儿说 "月薪 9 万根本达不到平均数",某电力局公子哥晒出 "艰苦行业补贴" 申请单,理由是 "93 号汽油降价 0.1 元让跑车油耗成本波动太大"。他们把垄断行业的高福利说成 "应得的回报",把普通人挤不进去的铁饭碗说成 "谁都能端的普通岗位"。
普通人的独木桥:简历投到发霉,不如有个好爸爸
老冯的儿子小冯不算差,二本毕业,考过计算机二级,在实习单位拿过优秀员工。可从今年三月开始找工作,投了两百多份简历,只收到三个面试通知。最有希望的一次是某国企的行政岗,笔试成绩第二,面试时却被面试官一句 "你父亲在哪高就"问懵了,最后录取的是个连 Excel 都用不明白的关系户。
这不是个别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青年失业率虽有所回落,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仍比 "双一流" 高校低 23%,如果没有家庭背景加持,这个差距还要拉大。那些喊着 "寒门贵子" 的鸡汤文越来越没人信了,因为现实是 "寒窗苦读十年书,不如人家有个好爸爸"。
大连工业大学有学生因为和外国人正常交往被处分,某 985 高校研究生因论文抄袭被撤销学位,这些普通学生为一点小错就要付出沉重代价。可对比之下,帮人伪造成绩的班某娟只是 "留党察看",协助剽窃论文的马某渊不过 "行政记过"。更别说那些垄断行业里,靠着亲属关系挤掉别人机会的世袭者们,连像样的处罚都没有。
有个 985 高校毕业生晒出自己的求职经历:参加某电力公司校招时,笔试第一、面试表现优秀,却在终审被刷。后来内部人告诉他,那个岗位早就内定给了副局长的侄子。"他们甚至懒得装装样子,连笔试都没让那侄子参加。" 这种赤裸裸的不公,让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怀疑读书的意义。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银行、烟草、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公开招聘岗位只占实际招聘量的 30%,剩下 70% 的优质岗位都通过 "内部推荐" 消化了。这些岗位往往福利好、压力小、晋升快,成了世袭者们的 "自留地"。就像网友说的:"普通人的努力是独木桥,世袭者的捷径是高速路,这根本不是同一场比赛。"
历史的回声:从世卿世禄到现代世袭
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垄断行业世袭不是新鲜事,不过是封建世袭制的现代变种。周朝搞 "世卿世禄",贵族子弟生下来就有官做,结果怎么样?李斯在《谏逐客书》里写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亲戚之间为了权力打得头破血流。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世袭,秦国规定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劳才能显贵,这才让秦国强大起来。可现在有些垄断行业却在开历史倒车,搞 "老子退休儿子接班",把公共资源当成家族私产。
山东烟草局 2023 年的招聘公告撕开了一道口子:"应聘人员不得应聘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单位系统岗位"。
随后江西、深圳、山西等多地烟草局都出台了类似的亲属回避规定,要求三代以内血亲不得在同一系统任职。这虽然是迟来的公平,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打破世袭的希望。
电力系统也有正面案例。乌兰察布电业局有个真正的电力世家:爷爷是徒步千里来的拓荒者,父亲从修车工做到技术骨干,孙子靠自己考试进入系统。这个家族三代人见证了电力发展,却从没想过搞特殊化。这样的 "传承" 才值得骄傲,靠能力吃饭的饭碗才端得稳。
可惜这样的例子太少。
更多的是像周公子那样的 "官三代" 在炫耀:"我们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这话暴露了世袭者的逻辑:他们把父辈的特权当成自己的资本,把垄断行业当成家族领地,完全忘了这些岗位本该服务于公众。
历史从不审判既得利益者,不要等着世袭们会施舍同情底层百姓的苦,他们只会用“奉献”包装世袭,用“苦累”粉饰垄断,若问出路?
全天下苦难者团结起来,打破金饭碗!砸烂世袭者!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