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现身多部热播剧集,加多宝成Z世代追剧“宝藏搭档”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追剧时,手边那罐“红罐凉茶”出现的频率高得有点离谱?《生万物》里主角熬夜看卷宗,桌上摆着加多宝;《与晋长安》开播第一天,弹幕刷屏“怕上火喝加多宝”;《目之所及》悬疑氛围拉满,镜头一转,嫌疑人喝的还是加多宝……这不是巧合,而是加多宝正在用“高频刷脸”战术,悄悄占领Z世代的追剧场景心智。说它是2025年最会“搭戏”的品牌,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以前我们总吐槽“广告植入生硬如电线杆”,但现在加多宝的操作,简直是把广告拍出了“剧情彩蛋”的既视感。它不抢戏,却无处不在;它不喧宾夺主,却让人看完剧就想来一罐。这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场景化营销”大戏,而加多宝,早已不是那个只会喊“怕上火”的传统品牌了。
一、爆款剧轮番上阵,加多宝“追剧搭子”人设稳了
先来盘一盘这波剧集阵容:《生万物》台网双爆,云和数据网剧榜前三,仅次于《狂飙》《庆余年》这种“神剧级”存在,什么概念?相当于在流量王炸局里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还顺手把加多宝塞进了观众的追剧清单。更狠的是《赴山海》,腾讯视频热度18分钟破2万,创平台历史最快纪录;爱奇艺首日热度7657,直接杀进年度新剧前三——这种爆发力,连剧方都得喊一声“牛”。
而加多宝呢?它没拍剧,也没请顶流,却靠着“高频自然植入”,成了这些爆款的“隐形主角”。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是加多宝能搭上这波剧集红利?
答案很简单:它选对了“人设”——Z世代的“追剧搭子”。什么叫“搭子”?就是那个陪你熬夜、陪你吃辣、陪你情绪上头的朋友。而加多宝精准拿捏了三大追剧场景:熬夜追剧、吃辣追剧、情绪追剧。这不就是当代年轻人的“追剧三件套”吗?熬夜肝剧怕上火?来一罐。火锅配剧辣到飞起?来一罐。剧情反转气到心梗?来一罐。加多宝不是在卖饮料,是在提供“情绪解决方案”。
有网友调侃:“以前追剧是‘手机+零食+被子’,现在是‘手机+零食+被子+加多宝’,缺一个都不完整。”你看,它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这心智占领,稳得一批。
二、从“广告曝光”到“场景共建”,加多宝玩的是“沉浸式陪伴”
过去的品牌植入,大多是“贴片广告+口播”两件套,观众一看到就秒切,毫无记忆点。但加多宝这次不一样,它玩的是“场景共建”。什么意思?它不是简单地出现在剧里,而是让产品成为剧情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观众情绪的“共鸣器”。
比如在《目之所及》这种悬疑剧里,紧张时刻角色喝一口加多宝,观众也会下意识觉得“冷静一下,别上头”。在《与晋长安》这种古装剧里,角色边吃火锅边看密信,桌上那罐加多宝就成了“古今通吃”的符号——它不突兀,反而有种“古今追剧人同款”的默契感。
更绝的是社交平台的互动。你刷弹幕,能看到“怕上火喝加多宝”刷屏;你逛微博,能看到“加多宝追剧套餐”话题冲榜;你点开小红书,一堆博主在晒“追剧必备三件套:薯片、可乐、加多宝(防上火)”。这不是品牌在自嗨,而是用户自发参与的“共创”。
加多宝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预防上火”这个产品功能,转化成了“情绪陪伴”的品牌价值。它不说“我多好喝”,而是说“我懂你追剧时的每一个上火瞬间”。这种情感链接,比砸十个亿广告费都管用。
三、从音乐节到影视剧,加多宝的“年轻化组合拳”越来越狠
你以为加多宝只盯着剧集?Too young。今年它可是全方位出击。从独家冠名《亚洲新声》——亚洲首档跨国歌手文化交流节目,到高调亮相张北草原音乐节,再到接连绑定多部爆款剧,加多宝的“年轻化组合拳”打得又准又狠。
音乐节上,它是“嗨唱搭子”;聚餐时,它是“吃辣搭子”;追剧时,它是“熬夜搭子”。它不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饮料,而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万能搭子”。这种品牌角色的转变,堪称教科书级别。
而且你发现没?加多宝的合作对象,清一色都是“年轻化IP”。《亚洲新声》主打跨文化、新声代;张北音乐节是Z世代的“精神乌托邦”;而《赴山海》《生万物》这些剧,也都是年轻编剧、年轻演员、年轻审美。它不是在迎合年轻人,而是在和年轻人“同频共振”。
有网友说:“以前觉得加多宝是爸妈喝的,现在发现它比我还会玩。”这话听着像调侃,其实是最高级别的认可。一个老品牌能逆龄生长,靠的不是换包装,而是换脑子。
四、从“凉茶领导品牌”到“场景化营销标杆”,加多宝赢在哪?
加多宝作为凉茶品类的开创者,行业地位毋庸置疑。但真正让它在这波营销战中脱颖而出的,是它对“场景”的极致把控。它不再满足于“卖产品”,而是致力于“造场景”。
你看它的动作:线上有剧集合作、社交互动;线下有音乐节、快闪店;内容上有自然植入,情感上有情绪共鸣。它把“怕上火”这个单一卖点,扩展成了覆盖吃、喝、玩、乐的“防上火生活圈”。
更关键的是,它没有“用力过猛”。广告植入不抢戏,品牌曝光不聒噪,反而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舒适感。这才是高段位的品牌营销:让你觉得它存在,但又不觉得它打扰。
反观一些品牌,砸钱冠名、明星站台,结果观众记不住产品,只记得“又来广告了”。加多宝却用“陪伴者”的姿态,轻轻松松实现了品牌出圈。这背后,是对年轻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内容营销的精准拿捏。
说到底,加多宝能成为Z世代追剧的“宝藏搭档”,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系统性的战略升级。它用爆款剧集做杠杆,用场景化营销做支点,撬动了整个年轻消费市场。当别的品牌还在纠结“怎么让年轻人买”,加多宝已经在思考“怎么让年轻人离不开”。
但问题来了:这种“无孔不入”的品牌陪伴,究竟是贴心,还是过度?当我们的追剧、吃饭、听歌都被品牌“搭子”包围,我们到底是消费者,还是品牌剧本里的“群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