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认为,俄罗斯核潜艇技术与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如果结合起来,那可真的算是个大麻烦,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比拼,更关系到全球战略格局的改变。
俄罗斯的亚森级核潜艇以单壳体结构和泵喷推进系统著称,这些特性让它在隐蔽能力上比不少西方同类艇,比如美国的海狼级,要强出不少。
亚森级核潜艇能携带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远、速度快,达到马赫9,还能在水下搞多任务打击。相比之下,咱们中国现有的093B型核潜艇虽然静音涂料核反应堆效率都搞得不错,但噪音水平和潜深还是有待提高。要是俄罗斯愿意分享这些核心设计的话,咱们的造船实力能很快变成实实在在的部署,局势在印太地区可能会变得不一样。
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备多弹头洲际导弹,排水量虽然比台风级略小,但在机动性和抗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确保在北极等复杂海域中能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因为经费有限,俄罗斯只建了几艘,比如2025年Perm号的下水,意味着亚森-M级的研发还在持续推进。
中国的工业体系在潜艇产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许多船厂联合作业,能够快速引入新技术。假如中俄关系进一步紧密,中国可以借鉴俄罗斯在传感器融合和导弹兼容方面的经验,把Type 095型潜艇推向噪音更低、潜深更深的层次。
这配合可不是简单的堆叠,而是靠技术交流来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已经难以轻松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啦。
俄罗斯D-IV级虽然算不上新潮,但经过升级后,依然有一定战斗力。咱们也可以从中借鉴一下,特别是在发射管的布局和深海抗压技术方面。以前呢,中国核潜艇从最早的型号开始,噪音大、潜深也有限,但经过自主改进,各方面都有提高,现在声纹降低了大约20%。
中国采用双壳设计,比俄罗斯单壳结构更注重抗撞击能力。加上引入泵喷推进器后,能有效减少涡流,噪音还能再降十个百分点。到2025年8月,中俄曾在东中国海和日本海进行联合巡逻,出动Kilo级柴油电潜艇演练反潜,体现出双方信任逐渐加深。虽然没有核动力的出场,但也预示着未来合作会更加紧密。
美国印太司令部确认,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潜艇方面的技术支持,比如推进系统的改善,这有可能助力中国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泄露的文件中提到,俄罗斯答应出售价值2.1亿美元的装备,涵盖两栖车辆和训练援助,虽然没有直接涉及核潜艇,但这无疑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海军实力。与以前各自单打独斗相比,中俄的合作显得更有互补性,预计中国的舰队规模会达到65艘,而俄罗斯则是在产能方面补足短板。
俄罗斯亚森级在大西洋的行动已经让美海军情报局长开始警觉,担心会影响到巡逻区域。如果再加上中国的制造能力相配合,全面大规模生产的速度就可能超过美军多年来的应对预案,压力会变得更大。
中国从引进Kilo级开始,经过改良,已经在常规潜艇方面走在了前列,比如Type 041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借鉴俄罗斯的经验,能缩短Type 095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让反应堆更小型,垂直发射单元也能增加。
俄乌局势还在发酵,西方的制裁也促使俄罗斯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俄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以应对各种挑战。中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在水下作战方面,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弥补了技术上的短板。像锆石导弹这样的俄罗斯先进技术融入后,能大幅度增加中国反舰武器的射程和速度,而与弗吉尼亚级多用途潜艇相比,中国更注重装备的耐久性和自主研发的材料,追求更自主可靠的性能。
目前,中俄海军巡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互动阶段,俄罗斯的“北风之神”Borei-A级核潜艇在不断扩建,而中国的093B型潜艇也启动了增加生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