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NBA的训练营合同完全无保障,暂时只提供每天一两百美元的补贴,距离看守NBA饮水机还差好几道坎,但曾凡博只用十几秒就在一式七份的合同上签完了字。三年前,他签过一模一样的合同,三年后,他以全新的形态重返起点,准备再次出发。
“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希望这次能更好地把握。”在新闻发布会上,曾凡博穿着篮网12号球衣,这是他在点燃队时期的号码。
从温德米尔高中到点燃队,从发展联盟到CBA,曾凡博的篮球之路比别人更绕一些。和他同阶段的球员要么在本土走青训、职业化的老路,要么直接飞去海外借鸡生蛋。而曾凡博就有些跳脱了,先是15岁去美国打高中篮球,获得NCAA名校邀请函后选择了当时大热的点燃队,疫情开始后回国打了一段时间的次级联赛,前脚签完新秀合同,后脚就赶去美国打发展联盟。
打完一个赛季,曾凡博第一次试图冲击NBA。先是签下经纪公司准备选秀,落选后又凭借在步行者队的试训表现拿到了第一份E10合同,可惜只在发展联盟打了4场就草草结束,场均5分1篮板的数据过于单薄。2022年底,曾凡博正式在CBA扎下了根。
但他的CBA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第一个赛季让人眼前一亮,第二个赛季就一头撞上新秀墙。持球能力、核心力量、对抗水平、和后卫队友的配合、被对手研究针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让曾凡博一度面临“底角抽烟”的窘境。好不容易在第三个赛季化茧成蝶,进化成场均15+5的最快进步球员和本土一阵,却在季后赛突遭腰椎骨折,都说曾凡博像小波特,这下连伤处都和小波特一样了。
从这个角度看,曾凡博的篮网之旅确实充满变数。毕竟篮网已经有了正牌小波特(小波特每天250美元的打车费比曾凡博的补贴还多),球队阵容足有21人,几乎能拉出两支足球队。三四号位的竞争尤其激烈,光是合同非保障的就有泰瑞斯·马丁、杰伦·威尔逊、德鲁·蒂米和利德尔四人,加上新秀和保障合同,凑一套八人轮换可能都不是问题。
而且篮网新赛季有整整五名新秀,彻底进入摆烂养蛊期,这期间无论是战术体系还是球权分配,都是肉眼可见的一派混沌。虽说“混乱是阶梯”,可这条阶梯人满为患。这次腰伤除了让曾凡博与CBA冠军和亚洲杯擦肩而过之外,也让他失去了一整个夏天的提升窗口,要在大名单挤出半个屁股的位置,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有不少人觉得篮网签下曾凡博只是为了10月份在澳门举行的中国赛,毕竟E10合同是出了名的“阅后即焚”,签下这份合同只是有资格去竞争双向合同,签下了双向合同才有机会看守NBA的饮水机,更大概率会被发配到发展联盟球队。而且要在发展联盟打满60天才能获得E10合同的几万美元奖金,否则到手的就只有百元补贴,美国又没有外卖大战,以纽约的物价,球员多半要自费上班,不然就只能睡队友家的沙发。
但曾凡博显然不这么看,往日不可追,CBA新赛季12月才开打,从现在开始,抓住一切进步的机会才是正道。他在记者会上坦言:“很久没有回到NBA这个环境,今年也是遭遇了很多困难,错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包括夏联和国家队都没有机会参加,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来提升自己。”
腰伤痊愈后,曾凡博确实需要一个高水平环境检验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三年前,曾凡博只在点燃队打了9场,场均不到14分钟。在步行者队也只打了4场,基本都是边缘角色,中间还穿插着选秀和试训,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提升。而现在,他的进步肉眼可见,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这群同样年轻的锋线候选人中,曾凡博的比赛经验、对抗能力和心态都不会吃亏。就像他说的:“每个人不管在什么位置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球队,完成教练布置给我的任务。”
无论是内部训练还是夏联比赛,他的技战术水平和出场权重都会高于三年前。抛开功利性的“能否留下来”不谈,只有更多的实战机会、更稳定的出场时间,才能让伤愈复出的曾凡博练到真本领。
另一方面,曾凡博在篮网锋线中也算“鹤立鸡群”,其他四名非保障合同锋线有三人的身高在2米以下,只有德鲁·蒂米和曾凡博一样2米08。这五人的战术定位被身高卡成了两拨,恰好蒂米也是个喜欢投三分的高个锋线(不过在NBA和发展联盟都投得不准,还是以挡切吃饼的内线打法为主),可以说,曾凡博的生态位只有蒂米一个直接竞对。如果他能在夏联也保持上赛季的三分准心,说不定真能更进一步,成为自己模板的替补。
最主要的是,曾凡博是不占球权的3D足尺寸前锋,几乎完美戳中NBA的性癖,不管去哪里都能引起球探和教练“试一试”的兴趣。哪怕他被裁、进入发展联盟的长岛篮网队,也能靠这个定位和今非昔比的实力站住脚跟,有朝一日重返篮网队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在实力之外,最要紧的还是身体。去年的崔永熙成功拿下篮网的双向合同,结果在G联赛两个月就撕裂了韧带,直接报销了整个赛季。身体适应不了强度,就容易被时间磨出大伤,更何况篮球运动员的腰比腿脚更金贵,多少球星腰部受重创就一蹶不振,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中保护好自己,同样是年轻的曾凡博要学习的一大课题。
对曾凡博来说,篮球之路上兜兜转转的每一道弯都有其意义,他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因为他知道,每一次回到起点的身影,都已不再是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