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朝鲜战场的山坳里突然传来一连串闷雷般的爆炸声。
英国第28旅的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掀翻在地。
有人捂着耳朵大喊:"见鬼!中国人把重炮搬上山了!"可等硝烟散尽,他们连个炮影子都没找着。这事儿可把英国人整懵了,直到几十年后解密档案,他们才知道当年遇上的是个土掉渣的"黑科技"——没良心炮。
要说这没良心炮的发明人聂佩璋,那真是个妙人。早年在张作霖手下当装甲兵,讲武堂科班出身,本该前途无量。可这老兄偏偏好赌又好抽,硬是把铁饭碗给作没了。战友们都说:"老聂这手气,打麻将输得比打仗还快。"九一八事变后,这个"败家子"突然转了性,头也不回地投了共产党。要说人这潜力啊,逼到份上啥都能整出来。在山西沁源,他带着工兵连鼓捣出各种地雷,把日军困在城里两年多,最后灰溜溜撤走的时候,连队炊事员还开玩笑:"小鬼子这是被咱老聂的'土特产'给送走的。"
淮海战役那会儿,双方阵地就隔着百来米,大炮打不准,手榴弹扔不着。聂佩璋蹲在战壕里琢磨:"这他娘的跟邻居吵架似的,光瞪眼不动手。"有天看见炊事班的汽油桶,他猛地一拍大腿:"有了!"这老哥愣是把汽油桶埋地里当炮管,塞上炸药包当炮弹,黑火药一点,"轰"地就把炸药包崩到对面去了。国民党兵被炸得七荤八素,有个俘虏哆嗦着说:"你们这炮太损了,死人连个伤口都没有。"陈毅司令员视察时乐得直拍汽油桶:"我在法国留学都没见过这玩意儿!英国人管这叫'没良心炮'?好名字!"
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这土家伙又立了大功。63军566团被英美联军追得紧,弹药都快见底了。有个工兵班长猫着腰找连长:"头儿,要不把老聂那土法子搬出来试试?"连长一咬牙:"死马当活马医,整!"战士们连夜挖坑埋桶,有个新兵边干活边嘀咕:"咱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搁这儿种地雷呢。"第二天英国佬冲上来时,几十个炸药包跟下饺子似的砸过去,山谷里炸得地动山摇。英国兵趴在地上半小时没敢动,566团趁机溜得干干净净。后来英军战报里还写"遭遇不明重炮袭击",他们到死都没想到,让王牌旅吃瘪的居然是汽油桶改的"土炮"。
这没良心炮虽说准头差了点,最远只能打百来米,准备时间又长,可架不住它便宜啊。淮海战役时解放军一口气摆开两百多门,炸得国民党军哭爹喊娘。有个被俘的团长还不服气:"你们这是耍赖!"押送的战士乐了:"嫌赖您找蒋委员长退货去。"后来部队装备越来越好,这土炮就慢慢退役了。现在军事博物馆里还摆着个复原品,解说员总爱开玩笑:"这可是咱的'镇馆之宝',当年值一个装甲连呢!"
要说这故事最逗的地方,是中美英三国对它的态度。美国人觉得是苏联秘密武器,英国人以为是新式重炮,其实呢?就是几个汽油桶加老乡们的智慧。聂佩璋晚年提起这事还嘿嘿直乐:"早知道该申请个专利,管美国人要专利费去。"如今再看这段历史,不得不佩服那代人的急智。没有喀秋莎就用汽油桶牌"喀秋莎",没有坦克就把炸药包绑竹竿上送敌营——穷有穷的打法,土有土的妙招。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家伙不行?点子补!"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