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血战毕克齐,我军不足三百人,却拖住敌军六万多兵力

点击次数:151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10 08:33:24
“副团长,敌人火力太猛了,我们的阵地快守不住了!” 1945年8月,绥蒙军区三团副团长汪贤才与政委姜文华率不足300人驻守毕克齐镇,肩负阻击敌军、为主力攻绥争取时间的重任。 这座战略要地被十倍、百倍于己的敌人围困,杂牌军突袭刚过,装备精良的

“副团长,敌人火力太猛了,我们的阵地快守不住了!”

1945年8月,绥蒙军区三团副团长汪贤才与政委姜文华率不足300人驻守毕克齐镇,肩负阻击敌军、为主力攻绥争取时间的重任。

这座战略要地被十倍、百倍于己的敌人围困,杂牌军突袭刚过,装备精良的敌三十五军又发起猛攻,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剧增。

眼看防线摇摇欲坠,求援骑兵却被山洪阻断,他们能否撑到最后?

01

1945年8月17日,绥蒙军区司令部内气氛紧张而严肃。

司令员姚喆站在作战地图前,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指挥员们。

“同志们,根据上级指示,我们要参加攻打绥远的战斗。此次行动,意义重大,关乎解放区的安危和抗战胜利果实的巩固。”

姚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为了确保主力部队顺利攻绥,需要有一部分部队坚守在毕克齐镇,负责阻击敌人。”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地图上毕克齐镇的位置,这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集镇,地处交通要道,是绥远通往包头等地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三团副团长汪贤才和政委姜文华对视一眼,他们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和决心。

姚喆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郑重地说:

“汪贤才、姜文华,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你们率领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班,在毕克齐阻击敌人。”

汪贤才挺身而出,大声说道:“司令员,请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姚喆走上前,拍了拍汪贤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要坚决地守住毕克齐,要准备付出牺牲,为主攻部队争取时间。攻绥战斗打响后,你们至少要坚持三个小时。

但你们要清楚,你们不足300人,将会遇到十倍、百倍于你们的敌人。因此,在与敌人接触后,可以迅速跟驻守在台阁牧车站的贺吉祥副司令员取得联系,请求他的增援。”

汪贤才和姜文华用力地点点头,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凶险,但为了解放事业,他们义无反顾。

随后,汪贤才和姜文华迅速集合部队,进行战前动员。

“同志们,我们即将奔赴毕克齐镇执行阻击任务。这是一场硬仗,敌人数量众多,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用生命和热血,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保卫解放区!”

汪贤才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

战士们目光坚毅,齐声高呼:“坚决完成任务!”

次日清晨,汪贤才、姜文华率领着不足300人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毕克齐镇进发。

一路上,战士们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他们进入毕克齐镇时,镇里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用担忧又期待的目光看着这支队伍。

汪贤才安慰着百姓们:“乡亲们,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是来保护你们的!”

部队迅速在镇内各要道和制高点布置防御工事。

战士们有的搬运沙袋,有的架设机枪,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汪贤才和姜文华站在镇中央的一座高楼上,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老姜,你看这毕克齐镇地形复杂,街道纵横交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地形,布置好防线。”汪贤才说道。

姜文华点点头:“没错,我们要把每一个角落都利用起来,让敌人有来无回!”

然而,就在他们紧张部署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镇子里的大街小巷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怎么回事?”汪贤才大声问道。

这时,一名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副团长,不好了!活动在镇子外围的敌杂牌军聋正子、二得子、鄂友三等部化装潜入了毕克齐,向我们发动了攻击!”

汪贤才眉头一皱,迅速下达命令:

“各部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坚守阵地!”

这些杂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参差不齐,一开始并未给我军制造太大的麻烦。

他们分散在镇内各处,与八路军展开巷战。

坚守在各个阵地的战士们,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他们利用房屋、墙壁作为掩护,用手中的步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反击。

“同志们,打!狠狠地打!”

一名战士大声喊道,他手中的机枪喷吐着火舌,将冲上来的敌人纷纷击倒。

但敌人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新的进攻。

他们从各个方向涌来,试图将八路军分割包围。

一时间,毕克齐镇内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

02

天渐渐亮了起来,汪贤才登上临时指挥所的屋顶,举起望远镜察看敌情。

突然,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放下望远镜说道:“你们看,情况不对,像是敌三十五军的部队上来了!”

众人闻言,纷纷拿起武器,向西门方向瞭望。

此时,西门方向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显然敌人已经突破了我军头道防线——西门阵地。

坚守在西门城楼的二十七团一营三连连长粟高阳,此时正紧张地指挥着战斗。

他看着镇西田野中涌来的大批全副武装的队伍,心中暗暗吃惊。

“连长,这是敌三十五军步兵十七师,由安春山率领,连夜从包头赶来的!”

一名战士向粟高阳报告。

粟高阳咬了咬牙,大声喊道:“同志们,敌人来了,我们绝不能退缩!以一当十,给我狠狠地打!”

阵地被敌人重机枪交织的强大火力所包围,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敌军组织层层梯队,向西城门楼发起冲锋,几千人马把阵地围得水泄不通。

城楼上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倾泻着火力。

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拿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杀啊!”一名战士大喊一声,冲向敌人,与敌人扭打在一起。

战斗异常激烈,但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我军伤亡十分严重。

粟高阳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幸中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倒下的那一刻,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定和不屈。

“连长!”战士们悲痛地呼喊着。

排长董平强忍着悲痛,大声喊道:

“同志们,连长牺牲了,我们要为他报仇!坚守阵地,绝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然而,敌人攻势越来越猛,董平也在战斗中负伤了。

但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鼓励战士们:“同志们,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守住!”

敌人像野兽一样死死地咬住西门阵地,另一部分敌人则乘机入镇,直奔我军指挥部。

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步步为营,发起冲锋,企图攀梯上墙,攻占我军指挥部。

隐藏在指挥部四角炮楼上的战士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

“打!”随着一声令下,炮楼上的机枪、步枪一起开火,子弹如狂风暴雨般向敌人射去。

敌人纷纷倒下,但后面的敌人依然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汪贤才在火线上召集骨干开会,他的脸上满是灰尘和汗水,但眼神却依然坚定。

“同志们,敌人的攻势很猛,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组织所有非战斗人员参加战斗,与敌人血战到底!”

“是!”骨干们齐声回答。

很快,炊事员、卫生员等非战斗人员都拿起了武器,加入到战斗中。

他们虽然平时没有经过太多的战斗训练,但此时却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

弹药逐步减少,伤员逐渐增多。

天近晌午,战士们已筋疲力尽,饥饿难捱。但战斗还在继续,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指挥部派人趁战斗间隙,从围子外被打死的敌人身上搜罗弹药。

战士们分成若干组,一面作战,一面轮换休息。

他们用顽强的意志筑起了一个御敌的坚固堡垒,用猛烈的火力结成一道钢铁的屏障。

敌军“啦啦队”:愤怒反击

战斗正酣时,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接着,锣鼓声、人的喊叫声也夹杂进来,喧嚣一片。

众人一愣,只见在远处的一座房顶上,出现了一群锣鼓匠和喇叭匠,还有七八个端肩缩脖的人跟着鼓乐声,一边喊叫一边手舞足蹈。

“这是敌人临时拼凑起来的‘啦啦队’,想扰乱我们的军心!”汪贤才愤怒地说道。

正奋力与敌人血战的战士们绝不能容忍敌人这种肆意的挑衅,大家一致要求给他们一点儿厉害看看。

“请求指挥部,让我们教训一下这些敌人!”一名战士大声说道。

经请示指挥部后,大青山游击队正黄旗主任锐军便命令战士们扛来掷弹筒。

锐军亲自瞄准那个屋顶,大声喊道:“放!”

一连四炮,炮弹准确地落在屋顶上,顷刻间,“啦啦队”就被炸散了。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逃离。

“打得好!”战士们欢呼起来,士气更加高涨。

03

但此时的形势越来越恶劣,整个毕克齐镇到处都是敌军部队,我军被围在几个孤立的据点里。

汪贤才看着周围不断涌来的敌人,心中十分焦急。

他知道,按照目前的形势,再继续下去,部队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政委,你看这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汪贤才问姜文华。

姜文华沉思片刻,说道:

“老汪,我们不能盲目硬拼。虽然我们要坚守阵地,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现在敌人数量太多,我们弹药有限,人员伤亡也很大,必须想办法保存有生力量。”

汪贤才点点头:“你说得对,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阵地,司令员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有战士受伤和牺牲。

他们的灰军装被打得破烂不堪,身上、脸上到处都是血水和泥水,面孔已经分辨不清,只有眼睛在炯炯闪烁着。

“同志们,坚持住!我们是为了解放事业而战,为了乡亲们而战!”

汪贤才大声鼓励着战士们。

战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听到副团长的话,又重新振作起来。

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下午四时左右,刚从包头赶到的敌骑兵刘万春师与安春山步兵师会合,向我军发起了第五次进攻。

这次敌人做了周密的部署,调动了最精良的部队和轻重武器。

从战斗一开始,我军阵地几乎全部被封锁,火力根本无法发挥。

“副团长,敌人火力太猛了,我们的阵地快守不住了!”一名战士焦急地报告。

汪贤才看着被敌人火力覆盖的阵地,心中暗暗着急。他知道,此时必须尽快请求援兵,否则部队将会全军覆没。

“快,派人去贺吉祥副司令员那里求援!”汪贤才大声命令道。

然而,糟糕的是,派往贺吉祥那里求援的联络骑兵在毕克齐东南水磨沟被山洪阻截。

山洪汹涌澎湃,挡住了骑兵的去路,从归绥方向派援兵已不可能。

“副团长,联络骑兵被山洪挡住了,援兵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一名战士跑来报告。

汪贤才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现在只能靠自己了。

04

面对这一紧急形势,汪贤才召集干部们开会。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而紧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焦虑。

“同志们,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敌人数量众多,火力凶猛,我们弹药有限,人员伤亡也很大。如果再继续打下去,我们将会全军覆没。”

汪贤才沉重地说道,“但我们已经坚守了整整十个小时,阻击任务已经胜利完成。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好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与大部队会合。”

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突围计划。

“大家要记住,突围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我们要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掩护,争取突出重围!”汪贤才说道。

随后,战士们迅速收拾好武器弹药,准备突围。

他们看着指挥部阵地上的那面战旗,心中充满了不舍。这面战旗虽然遭到敌人轻重武器的无数次轰击、摧残,但依然在战斗中屹立着,它见证了战士们的英勇和顽强。

“同志们,这面战旗是我们的骄傲,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带着它突出重围,继续战斗!”汪贤才大声说道。

突围开始了,战士们按照计划,分成几个小组,向敌人防线薄弱的地方冲去。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冲啊!”汪贤才大喊一声,带领着一组战士冲在前面。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射击,子弹打光了,就拿起刺刀与敌人拼杀。

敌人发现了他们的突围意图,纷纷围拢过来。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在突围过程中,不断有战士受伤和牺牲。但他们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向前冲去。

“副团长,你快走,我们掩护你!”一名战士对汪贤才说道。

汪贤才摇了摇头:“不,我不能丢下你们不管!我们要一起冲出去!”

然而,敌人的火力太猛了,汪贤才不幸中弹。他倒下的那一刻,依然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枪,眼神中充满了不屈和坚定。

“副团长!”战士们悲痛地呼喊着,但他们没有时间悲伤,继续向前冲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只有70多名战士顺利突围,其余人都壮烈牺牲在阵地上。

那面挂在指挥部阵地上的战旗,在战斗中始终屹立不倒,它见证了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也指引着幸存的战士们突出重围。

在惨烈的毕克齐阻击战中,我军以不足三百人的兵力,拖住了敌正规军和杂牌军共六万多人的兵力。

虽然这次战斗如今鲜为人知,但将士们在敌我兵力之比超过200:1的情况下,令人惊叹地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在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八路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

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解放区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毕克齐阻击战的胜利,为主力部队攻打绥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一致,勇于牺牲,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多年后,当人们走进毕克齐镇,依然能感受到那场战斗的硝烟和热血。

那面曾经屹立在战场上的战旗,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那些为了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永不磨灭。

声明:情节部分属虚构。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