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密谈了三个小时,全程关着门,连咖啡味都透着一股火药味。会后特朗普笑得很灿烂,说“取得了巨大进展”。可惜,桌上连一纸签字的协议都没有。
普京显然没打算就此收手,他直接邀请特朗普“下次来莫斯科”。这不是寒暄,而是姿态——他要告诉全世界,主动权在莫斯科,不是在白宫。
知情人爆料,这一次普京的条件摆得明明白白。乌军必须彻底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克里米亚主权得正式归俄罗斯。这些,可不是小要求。
当然,他也给了个“甜头”——俄罗斯可以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战线停一停,还能把苏梅和哈尔科夫的一小块地还回去。但仔细一看,这让步更像是筹码,分量有限。
更重要的是,普京拒绝了“先停火再谈判”。他的逻辑很直接:先停火,乌克兰的谈判意愿就会大打折扣;持续的军事压力,才是逼人让步的最好方式。
不过,普京也不是完全关上门。他第一次松口,和平协议里可以放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条款。如果乌克兰被打了,所有担保国就要视同自己被打。这话一出,连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都说“第一次听到俄罗斯同意这个”。
然后,重头戏来了。普京告诉特朗普,中国可能是担保国之一。他拒绝北约部队给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倒想让中国这样的非西方大国进来,稀释北约的存在感。这算盘,打得很细。
这不仅是外交操作,更是政治试探。他想看看特朗普的眉头会不会皱。因为一旦中国介入,俄罗斯在战后安全格局里就多了一道保险,同时还能让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量被削弱。
事实上,“中国担保”这个说法,早在今年3月就冒出来了。德媒还煞有介事地说“中国考虑参与乌克兰维和部队”。结果中国外交部直接回绝,郭嘉昆明确回应:“有关报道完全不属实”。意思再明确不过——别瞎传。
这事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俄乌冲突初期的“伊斯坦布尔协议”草案里,中国就被列过担保国之一。但那只是俄方的设想,中国自己从来没点头。普京自己也知道,任何北约主导的部队进入乌克兰,俄罗斯是绝不会答应的,所以才会拉中国进来“平衡”。
这场阿拉斯加会晤,其实是特朗普“和平路线图”的第一步。白宫内部早就在盘算三步走:先是特朗普和普京达成原则共识,再找泽连斯基聊,然后把三人拉到同一张桌子上终结冲突。这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盘大棋。
俄罗斯打“中国牌”,是为了对冲西方的压力;欧洲也盯上了中国,希望用中国的影响力压俄罗斯;而特朗普这边,则得在普京提议和欧洲盟友的忧虑之间走钢丝。
可不管哪一方怎么打算盘,中方的态度一直清楚。毛宁就说过,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劝和促谈。无论是“担保国”还是维和部队,都不符合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让人玩味的是,泽连斯基的态度比任何人都硬。他明确拒绝用领土换和平,强调“先停火再谈”。而且他点破了普京的策略:不想让美俄在没有乌克兰的情况下直接出结果。
但特朗普的谈判路线已经让欧洲很不安,会后他表态对普京“打满分”,还对“先达成全面协议”的想法表现出兴趣。这在欧洲看来,就是变相抛弃“先停火”原则。
于是,8月18日泽连斯基访问白宫时,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德国总理全都凑过来,生怕美国私下给乌克兰签下一份对俄罗斯有利的协议。欧洲要把谈判拉回自己能接受的轨道。
普京这场操作,不只是谈判,更是摊牌。他描绘的和平图景,是建立在乌克兰巨大领土让步和安全格局重写的基础上。而不论是俄方还是欧洲提出的“中国担保”,核心都是想把中国放进局里,用来当压力杠杆。
可中国的盘子里,没有他们预想的那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