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海域的冲突现场,总能看见一群高速穿梭的菲律宾舰艇——它们速度快、数量多、装备精良,屡屡挑战中国海警防线。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舰艇清一色贴着“日本制造”的标签。
从300吨的“毒蜂”快艇到2600吨的巨舰,日本通过贷款、军售、技术转移,将菲律宾打造成南海的“海上搅局者”。 当菲方船只强闯仙宾礁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亲自登上涉事舰艇“打气”;当菲防长叫嚣“开战”时,其倚仗的雷达与导弹系统正来自东京的军工厂。
数据揭示:菲律宾海警18艘主力舰中,12艘由日本提供,而每一次挑衅背后,都晃动着日本军工的魅影……
高速冲闯的急先锋
来源与规模:日本以0.1%超低息贷款援建10艘,总价1.3亿美元,原型为日本海上保安厅“剑级”追击艇,专为菲方改装抗风浪能力。
性能与战术:全长45米,排水量320吨,航速29节。 菲方利用其速度优势,多次强闯黄岩岛浅水区。 2024年8月,4410号艇在仙宾礁受阻后,高速转向突袭仁爱礁。
隐蔽武器:名义是“救援船”,实则配备以色列WAVE 350遥控机枪、德国军规电子侦察系统,可超视距定位船舶。
日制旗舰的撞击战术
背景:日本基于自用“国头级”设计,但为菲方升级装甲和撞击结构,排水量增至2600吨,可搭载直升机。 2024年底,菲追加订购5艘,日本承诺承担70%费用。
挑衅记录:9701舰于2024年非法滞留仙宾礁潟湖4个月,与中国海警21551艇故意擦碰;2025年8月,9702舰率35艘船队强闯黄岩岛,遭中方052D舰横截驱离。
突破“和平宪法”的军援
阿武隈级护卫舰:2025年7月,日本向菲移交6艘退役30年的旧舰,菲计划加装美制反舰导弹,转型为“区域打击平台”。
导弹系统:2024年7月,菲正式求购日本81式防空导弹,日方以“联合开发”名义规避武器出口禁令。
日本在菲吕宋岛部署FPS-3/ME雷达,探测范围覆盖黄岩岛,实时向菲海警传递中方舰机动向。
日方派遣教官指导“碰瓷战术”:2024年8月25日,菲3002号船按标准流程蓄意擦撞中国海警21551艇,制造“受害”假象。
外交站台与联合施压
2023年11月,岸田文雄登上强闯仁爱礁的“马格巴努阿”号,宣称“日菲共同维护南海稳定”。
2024年4月,美日菲三国演习中,4艘日制“灯塔级”与美海岸警卫队协同演练“封锁岛礁”。
日本以ODA名义提供贷款,要求菲必须用款项购买日企舰艇。 例如“灯塔级”73亿比索贷款中,91%支付给日本JMU造船厂。
两次挑衅
仙宾礁对峙(2024年8月)
菲方出动3艘“灯塔级”冲击潟湖,遭中国055大连舰拦截。 4411号被055舰横向卡位,航速优势彻底失效,被迫撤退至73公里外巡逻。
黄岩岛冲突(2025年8月)
菲“灯塔级”试图凭借29节高速穿插,但遭中国海警高压水炮精准打击,遥控机枪舱进水短路。 现场视频显示,多艇舷窗碎裂、电子设备瘫痪。
硬实力差距
中国万吨级海警2901舰与052D驱逐舰形成碾压态势。 菲最大日制舰仅2600吨,在碰撞中屡现船体凹陷。
日本海上保安厅承认:2022年后,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日均巡航增至8.4次,而日方舰艇仅2.3次。 武装菲律宾可迫使中方分兵南海。
通过援菲,日本已出口防空雷达、导弹、舰艇三类攻击性装备。 2023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修订后,日企获准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
日本同步向越南移交8艘巡逻艇,向马来西亚提供3艘二手驱逐舰,形成“多国制华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