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同以色列虽然暂时停火,可中东那块地儿可还没太平下来。以色列照样对哈梅内伊放狠话,威胁要他的命。中东这片,真说不准啥时候又能生出点变数来。
内塔尼亚胡早就放话了,说只要解决掉哈梅内伊,就能“结束战争”。
以色列人看来,这办法算是眼下最靠谱的路子,也是摆平中东局势的好招。可真能像想的那样简单吗?
· 以色列威胁“斩首”,哈梅内伊藏身地堡
最近一段时间,中东局势紧绷得很,伊朗更是接连遭遇坏消息。从高层军官被抓到核科学家被暗杀,伊朗内部的问题堆得像山一样,连哈梅内伊都不得不躲进防空洞里了。
以色列连续搞定多名目标后,好像这回哈梅内伊自己也成了下一个“候选人”。
虽然特朗普三番两次放话,说绝不会允许以色列对哈梅内伊出手,不过以色列那边始终表露出一副强硬的架势。
总理内塔尼亚胡那意思就是,“不排除”要解决哈梅内伊的问题,接着以色列国防部长也直接表明态度,说哈梅内伊直接把消灭以色列当成目标,这样的人“不能留着”。
鉴于伊朗内部麻烦不断,几乎被渗透得不成样子,哈梅内伊为了保命,也是躲在“地堡”里,尽量避免被以色列“斩首”。
有媒体爆料,说伊以冲突那阵子,哈梅内伊干脆不用电子产品,躲到了德黑兰的一处神秘地下室,连联系外面都是靠一个特别信得过的人传话。
哈梅内伊还特地安排了几位军方预备接班的人选,另外还挑了3个接替他的人,防范万一出现变故。
再说个事儿,6月28号,伊朗为那次冲突里的遇难者办“国葬”时,哈梅内伊居然没现身,这种情况很少见。
有媒体表示,近20天了,哈梅内伊该露脸的场合却没出现,这次“国葬”祈祷仪式也没按以往由他亲自主持,算是打破了老规矩。
有些媒体爆料说,哈梅内伊一直没露面,估计是怕被“斩首”,现在可能还在等一个靠谱的“安全窗口”。
有人说哈梅内伊现在待的那个“地堡”,其实就是伊朗搞的地下军事基地,修在山里面,地段相当隐蔽,布局也特别讲究。
这不仅能让钻地弹打不着目标,提高了抗打击的实力,而且即便“地堡”里的某些设施受到损害,其他部分照样还能正常运转。
有点风声传出来,说美军那种大号钻地弹,估计都搞不定“地堡”,这下哈梅内伊的安全就有了更大的依靠。
哈梅内伊正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安全,美以那边还在争着说哈梅内伊的“去向”到底咋回事。这里说的“去向”,其实不是问哈梅内伊人藏哪儿了,也不是指他具体呆在啥“地堡”里。
不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都说自己百分百清楚哈梅内伊的位置。其实两边较劲的焦点,就是是否要对哈梅内伊搞“斩首”一举。
美国要是动手刺杀哈梅内伊,没啥大便宜可占,只会让局面变得更加乱套。
所以说,即便美国真对伊朗下了狠手,也是在有意收着劲儿,想把这场冲突的火控住,不让事态闹大,让中东变得更加不安稳。前阵子,特朗普还放话说他自己亲自否了那种“斩首”计划。
内塔尼亚胡可不是这么想的,人家早就公开说过,只要把哈梅内伊拿下,那这场仗就算彻底告一段落了。真就这么简单吗?为啥他会说得这么有把握呢?
· 干掉哈梅内伊,就能终结战争?
内塔尼亚胡之所以底气十足,背后还真有些实际因素在撑腰,这也是为啥有些人觉得他的观点说得更“合情合理”。
以色列在上世纪80年代搞定了伊拉克的核设施,这操作直接把中东那盘棋给搅了下水,局势也变了模样。
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也折腾上了核项目,到了70年代,竟然还从法国弄来一座“奥西里斯级”核研究堆,顺带还打包买了浓缩铀和技术培训啥的。
以色列对于伊拉克的核研究极为关注,并且在1979年决定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在经过几年的布局之后,以色列得到了足够的情报,并制定了“歌剧院行动”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打击。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的空军行动整个过程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就轰炸了伊拉克,随后便迅速返航回国。
事后出来的报告提到,这场袭击让伊拉克的核基地遭到破坏。以色列那边表示,这一下子让伊拉克的核计划往后拖了十年。
话说法国当初“口头上”答应帮伊拉克把核设施修起来,不过赶上两伊战争一闹,加上外界各种掣肘,法方后来就撤出了,不再参与重建。那个被炸的核设施也就一直搁那没太大动静,直至海湾战争,整个核项目被一锅端了。
后来伊拉克元气大伤,根本腾不出手再折腾核项目的那些事儿。从某种程度上说吧,以色列那一手,把中东的格局硬生生给翻了个篇。
正因这回顺利,内塔尼亚胡对以色列的偷袭更有信心了。有些人就此认为,内塔尼亚胡认为只要把哈梅内伊“斩首”掉,战争说不定就此画上句号,这种想法也算有点道理,或许还真能让中东重新洗牌。
内塔尼亚胡说的这种可能性还真说不准会变成现实。从某种程度上看,要是真把哈梅内伊解决了,伊朗的抵抗力估计会大打折扣,到时候想继续做以色列的“心头大患”恐怕也有点悬。
再转个角度来看,要是哈梅内伊真被“斩首”,伊朗国内估计会乱成一锅粥,到时候美以两国能不能顺利捧出一个靠他们的伊朗政权,还真不好说。
伊朗境内其实有不少“亲美派”势力,说不定他们就会选亲美这条路。如果真按这个剧本走下来,这场矛盾估摸着也就停了。
要是亲美派掌权,伊朗恐怕也就不再扮演“反美斗士”的老角色,伊核问题解决起来也就顺当不少了。美国、以色列自然乐见其成,究竟合不合伊朗自个儿的利益,那还得看他们自己打啥算盘。
可当年以色列能打得伊拉克措手不及,这回是不是也能在伊朗重演同样的剧本呢?其实不见得,搞不好还更容易碰壁。
· 强硬派上台,局势只会更加混乱
为啥会这么认为呢?其实要是真把哈梅内伊给“拿下”,出现啥亲美阵营倒不太靠谱,反倒很有可能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直接握住大权。
说到底,伊朗总统其实没啥实打实的兵权,真要轮到谁能掌控全局,多半还得看人家军方势力的脸色。
美以最担心的,其实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里面“强硬派”占多数,这些人“反美”的劲头比哈梅内伊还要冲,更硬气。
苏莱曼尼这人,就是强硬派代表。他在位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把反美、反以色列的联盟搞得像模像样,五个国家抱团,中东抵抗之弧的力量可真不小。
苏莱曼尼被美军“斩首”后,伊朗是振振有词地喊着要报仇,结果却只是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秀,实质上却是采取了绥靖的策略。
眼下,中东这股抵抗美方的势力几乎全线崩溃,对美作对的队伍势头一天不如一天。
这么一看,哈梅内伊其实大概率是为了守住教士阶层的蛋糕,直接变成了妥协派。以色列要是把这个妥协的人物干掉,没准反倒把更硬气的势力送上了台。
所以说,美国也觉得,要是真把哈梅内伊“斩首”了,中东局面恐怕只会变得更乱套。
有可能,内塔尼亚胡并没“傻”到忽略伊朗强硬势力掌权的结果,那他还惦记着要对哈梅内伊下手,恐怕背后另有盘算。
举个例子,内塔尼亚胡这样做,很可能就是想给自己的“强硬路线”找个说得出口的由头嘛。
刺杀哈梅内伊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但说白了,近些年以色列的举动可真是一桩比一桩狠。
一会儿放话要把加沙地带彻底拿下,一会儿又对加沙的老百姓下狠手,还大张旗鼓地打到伊朗门口,不少人都说,内塔尼亚胡这简直就是在“发疯”啊。
其实,内塔尼亚胡并没失去理智,他啊,就是为了稳住自己在国内的权力宝座。
一来在以色列国内,内塔尼亚胡已经不再掌握议会的多数席位,要想让政府还能正常运作,他就只能靠着那些极右翼势力撑着。
别的不说,内塔尼亚胡那腐败案眼瞅着就要开庭,这事儿悬着,他自己日子估计也悬,位置能不能稳得住还真难说。
所以咧,内塔尼亚胡干脆选择了“以战养政”这一招,大搞激烈的军事摩擦和冲突,想靠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往外头引,把国内的问题按下不表。
有些分析都在说,这波操作基本算是内塔尼亚胡的“背水一战”了,要是这次军事动作再搞砸,估计他的位置就真保不住咯。
这也可能是内塔尼亚胡拼命想要“斩首”哈梅内伊的另一层“现实意义”,他觉得这么做就能一举结束战争。
可事实上,内塔尼亚胡等于是在把以色列往国际上孤立的泥潭里推,现在以色列和犹太人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这种局面随时可能让中东的形势彻底脱轨,谁碰上这事都讨不了好。
#高考人生始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