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爱马仕红薯”售价每份30元!街边摊涨价陷入恶性循环,摊主

点击次数:84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08 16:10:05
过去五块钱还能买到暖腾腾的手抓饼,八块钱就能填饱一大碗炒粉,街边摊一直是大家心里最熟悉的平价美食地。 如今走在街上,你会察觉情况有点儿不一样:一份普通的炒饭得15块钱,一杯柠檬茶涨到20元,就连那棉花糖也从3块涨到30块。 大家都在感慨:以

过去五块钱还能买到暖腾腾的手抓饼,八块钱就能填饱一大碗炒粉,街边摊一直是大家心里最熟悉的平价美食地。

如今走在街上,你会察觉情况有点儿不一样:一份普通的炒饭得15块钱,一杯柠檬茶涨到20元,就连那棉花糖也从3块涨到30块。

大家都在感慨:以前没钱去摊位,现在更没钱了。这到底经历了啥变故呢?

9月的时候,一份数据出来让不少人愣住了:过去五年里,国内路边摊的平均消费金额总共涨了87%,这个涨幅远比同期居民收入的提升要快得多。有不少消费者都发觉,路边摊的价格反倒比正式店铺还要贵。

张女士住广州,是个上班族。平时喜欢在公司附近的夜市吃宵夜,之前一份牛杂只要15块,分量挺足,味道也挺不错。

张女士住在广州,是个上班族。最近,她去夜市吃消夜,之前那份牛杂只要15块,分量还挺足,味道也不错。可现在,同样的牛杂要25块,老板说成本涨了没办法让价。更让她郁闷的是,附近的连锁店卖的同款牛杂套餐只要22块,包装还做得更漂亮。

全国各地也都遇到类似的情况。今年7月,广东的一名博主亲自去实地看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路边摊一份牛杂烫菜竟然要41块钱,而连锁店卖的同样款式只要35.5元;路边摊的炸串35块,品牌店明明白白写着只要33元。

在广州番禺的一片夜市里,茶饮摊主跟记者说,她那一杯茶其实卖15块钱,虽然看着有点贵,但算上各种开销,实际上利润也不多。

旁边卖臭豆腐的豆哥也说,6片臭豆腐15块钱,确实比以前的8块贵了不少,不巧现在物价高了,成本也涨了,也没办法。

说起来,成本提了不少确实是涨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都觉得摆摊不用交房租,成本很低,谁知道实际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为了管理得更规范,现在很多城市都划定了一块统一的摊贩区域,摊主还得交摊位费呢。

在佛山的某个集市里,摊位费加上水电费最多能达到248元一晚,月租基本在1800元左右。这还不算购买设备的投入,比如配备餐车、制冰机、冰箱这些设备,前期花费常常超过一万元。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花销,还藏着不少看不见的账,比如办健康证、餐车的维护以及电瓶的损耗,每个月下来也得几百块钱。为了搞好卫生,每天的打扫费用按人工算的话,大概得15元左右。

一位佛山的茶饮摊主算了算账:光是日常开销里的隐性成本,一个月就得三四百块左右。

不过,成本涨价只是个方面,关键还是摊主们的思维变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只图个温饱,而是想着把摊位打造成网红店。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得数提拉米苏了。本来只是个平平无奇的甜点,经过用心的包装和英文标签一装扮,在偏远的小县城也能卖到20到35元。

再说那个爱马仕烤红薯吧,配上麻薯、珍珠啥的,把原本只要5块钱的普通红薯包装成20到30元的网红爆款,真是厉害了。

前段时间火得不得了的街头豆芽炒牛肉也挺离谱的,那豆芽搭配点牛肉末和小葱,居然要30元一份。这些花样的背后,实际上是摊主们想靠提价来多赚点的钱。

不过,这样一来,摊主们也搞得挺头疼的。卖炒田螺的老板就说了:“价格一涨,想吃的人反而少了,好像掉进了个死循环。”因为生意不好,他打算卖掉设备不干了,这样的情况可不少见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路边摊涨价其实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在作祟。大家习惯了路边摊那低廉的价钱,一旦价格突然一升,心里那种落差感就特别强烈。而相比之下,正规店铺的价格变动反而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也就没那么敏感。

其实,不是所有的路边摊都在盲目涨价,以广州琶洲黄埔古港的牛杂摊为例,小琴一直坚持用新鲜食材和优质花生油,虽然价格比附近的同行贵点,但回头客还挺多。摆摊看起来简单,其实要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进货,为了保持品质,付出的确不少,挺辛苦的。

这也反映出,顾客并不是嫌路边摊价格贵,而是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品质却没有跟上去,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地方。

结语

路边摊涨价嘛,既有成本上涨的原因,也有经营策略调整的因素。适当的成本增加大家能接受,可如果一味追求网红效应,盲目溢价,反倒会让顾客走远。

摊主们得在压缩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上搞个平衡,顾客也得理智看待涨价,支持那些真心经营的摊贩。毕竟,街头的烟火气,得靠大家一块儿去维护。

金投网7月10日报道:为什么路边摊的价格反而比门面还高呢?我们赖以生存的那份烟火气,到底被谁慢慢蚕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