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晓得啥时候起,陈芋汐和全红婵,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彼此的强劲对手。
尤其是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两人又一次正面对峙起来。
曾经的黄金组合,这会儿似乎各自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路。
有人因为伤病暂时退出赛场,有人却不断刷新好成绩。
跟别人一比较,全红婵也难免陷入各种没完没了的争议里头。
陈芋汐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繁花似锦,但背后也有不少让人琢磨不透的事情。
不过,她赛后的采访,好像把她真正的处境给暴露出来了。
更是她全红婵背负的苦难,也被毫无保留地揭开了帷幕。
现在回头看看这两人,孙颖莎说的那些话,终于有人愿意相信了!
新伙伴,新开始!
2025年7月28日,新加坡世锦赛的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现场。
中国选手陈芋汐和掌敏洁凭借稳扎稳打的表现,轻松夺得金牌,成功实现世锦赛的第14个连冠。
而且才过了三天,陈芋汐又靠自己出色的发挥,给中国跳水队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惊喜。
7月31日晚,陈芋汐再次登上了女子10米跳台的决赛舞台。
她依然表现得稳得让人眼前一亮,最后凭借高得离谱的得分甩开了其他选手。
最终,顺利为中国队拿下本届世锦赛跳水项目的第8枚金牌。
比赛结束后的采访中,19岁的她淡然讲起自己职业生涯的起步经历。
是在2019年第一次被列入集训名单时看到自己名字的。
就算排在末尾,也挡不住心里的那份激动。
那会儿感觉,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后来队里的测验,她的分数一直稳稳地在400分以上。
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还挺牛的。
这六年一晃而过,她参加了四届世界锦标赛。
经过无数次的空中翻腾,总共拿到了四块金牌和两块银牌。
更是和全红婵一块被称为女生高台的双重保障。
可如今,陈芋汐的搭档已经换成了别人。
20岁的掌敏洁被紧急叫上舞台,和陈芋汐搭档组成了全新的组合。
之前,两人只合作过两次而已。
不过,两人第一次搭档就拿下了全国冠军赛的冠军。
之后赶紧开始准备世锦赛,合练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就过去了。
不过,任何困境都挡不住他们的天分发挥。
在决赛里,她们用五次跳跃都没有犯错的完美表现,彻底征服了现场。
陈芋汐也顺利实现了双人十米台的四连冠,真是厉害了。
现在的陈芋汐,已经算是世锦赛的“四朝元老”了。
她甚至能带着新伙伴一起卫冕,彰显出“换人都能赢”的强大获得感。
从张家齐到全红婵,再到掌敏洁,她的位置早已稳稳地站在了中心。
陈芋汐在赛场上,变得愈发自信满满,显得更加从容不迫。
甚至觉得,作为运动员,自己真的挺满意的,感觉挺圆满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被全红婵给比下去了。
要说两人分开之后,才算是国家队真正的指望。
难不成陈芋汐和全红婵,真就得是互相制约的那种关系?
老搭档老差距
陈芋汐和掌敏洁一块儿努力冲刺,迈向了荣誉的巅峰。
她的老搭档全红婵,正遇到一些烦恼。
那会儿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亮相,真是惊艳了全场,人们都说她是跳水界的天才。
那时候,她刚14岁,却用创纪录的高分拿到了冠军。
三次跳跃都得了满分,动作评分都超过了95分,水花几乎看不见了。
就连郭晶晶都夸:“全红婵的天赋,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当年陈芋汐的总分,比全红婵少了40.8分。
也能体现出全红婵那“碾压般的胜势”。
在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又一次摘金成功。
而陈芋汐和她之间的差距也变得微乎其微了。
可外头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还是差得远呢。
原本以为全红婵能在冠军的路上一路顺风,顺利前行。
没料到到2025年,她又因为旧伤复发,一连几场比赛都没能参加。
因此,全红婵也陷进了各种争议里边。
像高敏说的那样,受伤很严重,但终究会好起来的。
或许,问题的难点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上。
自从东京奥运会一鸣惊人之后,全红婵一直都站在大家的焦点里头。
她老是在大家眼前晃悠,不光是关注度高到飞起,还被打上了“神”这个标签,负担也跟着越来越沉。
为了比赛,全红婵也是拼尽了全力。
发育方面的问题,可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事。
现在她的身高和体重都在不断增长。
对她来说,跳水已经不只是单纯靠天赋那么简单了。
而且她面对的,不只是跟陈芋汐之间的较量。
还有好多年轻的后辈崭露头角、奋起直追呢。
或者是曾经被她取代的张家齐这些人。
不知不觉中,全红婵心里的压力也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就像她在采访里说的:“要是没拿冠军,别人还会喜欢我吗?”
她怕让别人失望,可这压力说不定反而没用,弄巧成拙。
更别说,全红婵的每个动作都被人盯得紧紧的。
就连家乡盖房子这事儿,还经常被拿出来做新闻报道呢。
遇到这个问题的,估计陈芋汐也是难以避免的烦恼吧。
讲真,要想让两人重新合体,难度挺大的。
跳水队其实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布置。
陈芋汐也提过,对新搭档挺满意的。
不过,老早那全陈组合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陈芋汐现在可算是风光无限,而全红婵嘛,却一直被伤病和心理压力折磨着。
两人目前的情况看起来差异挺大,但仔细一想,那压力源其实一脉相承。
当运动员登上巅峰,无论是频频夺冠还是遇到暂时挫折,都得忍受观众对完美表现的苛刻期待。
陈芋汐正逐渐适应比赛的节奏,全红婵也在努力走出神话的阴影,试图找到更轻松自在的自己。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巅峰还是低谷,“不被神化”都是每个运动员心里都想要的那份解脱感。
这不只是他们个人的心愿,更关乎整个体育圈的一个大难题。
“拒绝神化”
离开了跳水这个圈子,把目光转向了整个中国体育界。
其实,它早就受到了“饭圈化”和“造神论”的困扰。
到2025年7月中旬,孙颖莎的教练邱贻可因为网络暴力登上了热搜榜。
就因为孙颖莎在WTT美国大满贯赛上止步16强,邱贻可才会登上热搜的。
粉丝们没打算在偶像身上挑毛病,就把火力集中到教练那边去了。
邱贻可只能拿出自己执教时孙颖莎的成绩单,想用这样的方法把舆论的风头稍微压下去。
竞技体育的吸引力,正是在那种不可预知的变数,没有到最后一刻,没人能百分百猜中比赛的走向。
运动员的状态好坏,再加上比赛当天的临场表现,都直接左右着比赛的结果。
就算是世界级的高手,也不能确保每场比赛都能赢。
对于体育圈那些乱七八糟的现象,孙颖莎在采访里也聊过。
她希望粉丝们能冷静对待输赢这回事。
只要赢了,怎么说都行;输了的话,也请大家谅解点,别把运动员神化得过头。无论是谁赢了,都是为了国家争光。
这话说到陈芋汐和全红婵身上,放在每一个运动员身上,也都一样适用。
曾几何时,孙颖莎还被大家看作是天才少女,可如今在比赛场上却是接连遇到挫折。
面对外界的非议,她敢于抛开标签,勇于面对失利,并以冷静的态度呼吁理性看待。
面对那些光环的压力,她坦言:“运动员都很拼,遇到难题比的就是心里的那份坚韧。”
遇到失败,她也会承认自己身上的不足,但心里更在意的还是国家的荣耀。
遇到那些激烈的粉丝攻击,她坦言:“赢了算是不错,输了也请大家理解一下。”
咱们对那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得多点信任和耐心,尊重比赛的规律。别用“饭圈式”的盲目崇拜或者“造神论”来判断和干涉他们。
回归体育的本质,让运动员在一个更健康、更包容的环境里成长,才算是真正的支持。
体育比赛的吸引力可不只是金牌,正如孙颖莎说的那样,运动员也不是完美无瑕的神,他们也会犯错,也会遇到低谷。
粉丝们还是多点理解和体谅吧,不要把输赢看得太死,真心支持一下他们,让体育变得单纯一点。
结语
陈芋汐赛后坦白,揭示了奥运失利后,她在平衡光环和压力之间的真实境地。
在保持一贯稳定表现的背后,其实藏着运动员放下“神话”之后的真实挣扎和那点血肉模糊的辛苦。
孙颖莎所说的“输赢是常态”,其实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所有舆论纷争的根源。
别太追求完美,反而多点理解那些奋战在赛场上的选手,才是真正对体育精神最真切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