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可能都没听说过河南温县的陈家沟,但你听说过太极拳,对吧?看一眼世界各地的公园,练太极的人比跳广场舞的还多。光是陈家沟一个地方,就有三十多家武馆,几十个太极传人,传到国外还开了分校。这么大的阵仗,全是因为200多年前陈家沟生出个牛人——陈长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陈家武学世家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到底凭啥能掀起全球的武术狂潮?你觉得一个拳法,能真管得了土匪、让地方太平吗?故事还很长,咱们慢慢挖。
两派人马都在争:陈家到底是一群只会耍花拳绣腿的还是实打实的江湖豪杰?有人说太极就是慢动作广场游戏,顶多健健身;可另一些人却声称,在陈长兴手里,太极拳刀枪棍棒齐上阵,不光能保卫家乡,还能笑傲江湖。到底谁真谁假?据说陈长兴一身武艺,不只会打,还能教。杨露禅等武林高手都是他门下。这么一听,有没有点意思?历史里的武学高人,真比电影里的还神吗?接着往下有大料。
陈家沟这地方,别看小,出了个又一个“功夫之王”。陈长兴本身就是家族第六代传人,家里像开“武学培训班”,从小孩子起就要天天跟拳脚较劲。老百姓怎么说?“陈家的小孩摔倒了不是哭,是直接打滚起来继续比拳。”村里人都习惯了每天早上鸡叫,就能看到陈家族人出门踢跶子、舞兵器。陈长兴特别牛,睡前还要做“压腿”“打桩”,家里的刀枪都当枕头抱。在他眼里,武学就是生活。陈家习武不是光练,还强调做人——“立身中正”,讲究做个正经人。陈长兴不但自己练还手把手教后辈,他收了很多徒弟。杨露禅、李家大爷等高手都在门下出过名。村里的老人后来说:“只要陈家有人在,外面土匪都不敢来村口晃。”
你以为这个故事只能风风火火?其实陈家武学也有低谷。到了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那一代,武馆是开了,可镖行不好混。那时候,土匪多得像韭菜,路都快走不通了。不少人说:“练武能顶啥用?镖车一停,匪徒百十来个,刀枪都准备好了。”也有人劝陈家:“时代不同了,这些老套路过时了,老老实实做买卖吧。”但陈耕耘偏不信邪,每次带镖队,遇到匪患就冲在最前面。虽然有几次靠武艺保住了镖车,可更多时候,大家都担心有一天力量不够,会步老武士的后尘。陈家太极的威风,也差点被乱世大潮淹没。
就在大家都快失望的时候,一场大决斗不仅救了陈家,还让太极拳出了大名。有一年,陈耕耘带着镖队夜宿山东农家,几十个黑衣匪徒突然围攻。按常理,这回完了,大家都捏把汗。但陈耕耘不慌不忙,一杆白蜡棍使得呼呼生风,他和匪头约定三天后比武定胜负。到了莱州虎头冈,匪头还摆宴请他吃羊肉,比试时陈耕耘用切羊肉展示刀法,那动作,比沙发上的切水果还利索。最后匪首心服口服,送陈家黄旗。这个旗子出来,地方百姓都说,“陈家镖行走哪都是通行证。”陈家太极这才重新站稳了脚跟,不只是中国人,后来连老外都要跑来拜师学武。
风头虽然出去了,故事没那么快结局。没多久又出了新难题:别人都觉得陈家武学势力太大,心里不服。有人背地里放话,“太极不过是一块‘镖旗',真遇枪炮能管什么用!”家族也出现分歧,有人主张武学更该保家,而不是跑出去惹是生非。土匪也变聪明了,不和陈家正面比武,而转攻别处。人心开始分裂,陈家后辈也感到压力山大。陈延熙这一代,身揣金钱镖,走南闯北,干的是危险活,路上时时藏着陷阱。有的人在村里吹得天花乱坠,碰上大事却缩头不出。太极拳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威震四方?大家心里都打个问号。
说起来,“武林至尊”听着很唬人,但要我说,这事啊也就有点名气罢了。难不成真跟电视剧里一样,凭一杆棍子、一套拳法就能让土匪闻风丧胆?也许土匪给面子是怕你刀快,更多的是懂规矩。陈长兴教徒弟,左一句“立身中正”,右一句“内外兼修”,感觉像开道德讲堂。你要是没真本事,光唠叨谁听?陈耕耘切羊肉赢比武,这羊肉是不是特供的?后人遇到麻烦,倒是能放金钱镖,但现实是土匪越来越多,磨刀也练不出防弹衣吧。夸陈家太极能救世界,真怪不得现在每家武馆门口都贴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时真想问:这些高大上的套路,真能管得了柴米油盐吗?不过至少他们敢和命运拼一把,总比光喊口号强多了。
说到这里你怎么看?传说里“陈家太极武能安天下”,实战里能挡得住子弹土匪吗?有人认为,这就是老一辈的江湖故事,该让位现代法治了;另一派坚持,武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凭一套拳法,一面镖旗,真能保得住百姓平安吗?你觉得陈家武学这番传奇,是正义的守护者,还是历史的炒作?公园里的太极老人们,又是不是穿着“武林外套”的怀旧族?欢迎留言互怼,把你的观点砸出来,看看谁更有一杆“陈家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