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我就下台。”
泽连斯基这话一出,基辅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秒。这话听着像个英雄的谢幕宣言,但咂摸一下,味儿就不太对了。这究竟是准备为和平献身的悲壮,还是在找一个体面下台阶的机会?
紧接着,更有意思的一幕上演了。他隔空喊话,希望中国能出手,利用其影响力来推动俄罗斯停火。这一手,玩得很高明,也很危险。他不是真的天真到以为一句话就能让北京改变立场,他是在演戏,演给西方那些已经有些疲态的盟友看:瞧,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连中国这条路我都在试了。
这种姿态,与其说是外交,不如说是一种绑架。他试图营造出一种“俄罗斯完全依赖中国”的氛围,想把中国也拖下水。可中俄之间的合作,根子在经济需求,不是简单的政治捆绑。硬要把中国往战队里推,往往会适得其反。中国一直以来的中立姿态,恰恰是这场浑水里为数不多的稳定器,一旦这个稳定器被迫倾斜,后果没人能预料。
把视线从政治舞台拉回到血肉横飞的战场,才能明白泽连斯基为何如此焦虑。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攻势,就像一台生了锈但依旧在缓缓转动的绞肉机。俄军不再搞什么人海冲锋了,战术变得更加务实和残忍。他们用远程炮火不停地敲打乌克兰的后勤线,依托工事稳步推进,玩的是一场纯粹的消耗战。
乌克兰这边呢?虽然靠着意志和零星的战术反击在顿巴斯等地顶住了几波攻势,但家底快要打光了。弹药短缺,兵员枯竭,这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被寄予厚望的F-16战机和远程导弹,扔进战场后,激起了一些水花,但远没到能改变潮水方向的程度。这些武器更像是止痛药,而非能根治顽疾的特效药。
比弹药告急更要命的,是钱。英国《金融时报》早就捅破了窗户纸,乌克兰明年的财政缺口是个天文数字。欧洲的援助已经显出疲态,北约虽然还在输血,但那点援助量,对于一个国家机器全面战争化的巨大消耗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完全系于外部援助,那本身就是一ige巨大的悲剧。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也来凑热闹了。他抛出了所谓的“和平方案”,话说得很漂亮,什么“恢复原状甚至更进一步”。可俄罗斯发言人一句“前线态势不言自明”就怼了回去。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这是最朴素的道理。特朗普想的,或许从来就不是乌克兰的和平,而是如何把这件事变成自己重返白宫的政治资本。
于是,一幅奇特的画面出现了。泽连斯基把自己的政治命运和停火捆绑,试图在绝望中寻找最后一丝转机。特朗普挥舞着空洞的和平橄榄枝,为自己的选举造势。而俄罗斯,则在战场上用炮火压缩着所有虚假的对话空间,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说到底,真正的停火,从来不是靠几句漂亮的场面话或者政治作秀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战场态势的根本性逆转,或是其中一方彻底耗尽流血的意愿。在这两个条件满足之前,所有的“和平宣言”都不过是这出悲剧里,又一段令人唏嘘的插曲罢了。
那么,究竟谁能先耗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