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欧盟加征关税引发中欧贸易紧张!中国迅速反制,德国力求缓和局势,汽车出口面临挑战与机遇!

点击次数:79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10-11 05:03:32
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10月上旬,布鲁塞尔,欧盟拍板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收关税。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这批关税按企业不同,大约在17%到37%之间,计划执行五年。这不是临时决定,而是从年中调查走到现在的正式落地。 接着

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10月上旬,布鲁塞尔,欧盟拍板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收关税。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这批关税按企业不同,大约在17%到37%之间,计划执行五年。这不是临时决定,而是从年中调查走到现在的正式落地。

接着说细节。欧委会写得很明白:部分企业税率较低,比如有的在17%上下;有的接近20%;还有的超过37%。同样,配合调查的企业有一个“通用”税率,没配合的按最高档处理。这些数字在7月临时措施时就露过面,现在基本定型。

这事表面看是加税,里子是给欧洲本土车企腾口气。因为这个,欧盟想给时间给空间,让自家品牌先缓口。选举、就业、供应链,这些现实的“账”,谁都得算,所以最后走到了现在这一步。

中国这边没有坐等。6月17日,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猪肉及相关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更早些,1月对欧盟白兰地启动调查也有案可查。双方都在放话,说愿意谈,但都在备手。结果就是:你来我往,先把姿势摆好,再看怎么落地。

从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主张“硬一点”,有人担心反噬。德国这边态度最微妙,政府表态希望继续谈,尽量降温。很简单,德国车厂在中国市场的盘子太大,年销售里头有很大一块在中国,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割舍的。

汽车企业怎么想?他们更现实。同样的车,在中国能赚钱,在欧洲还要应付成本、排放、渠道、售后,一环扣一环。企业一边喊对话,一边调整产品线和价格,还在盯欧盟给的申诉和复审通道,尽量把税率往下拽一点。

大西洋对岸也在看。5月14日,白宫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100%,同时对电池、光伏等也上调。美国还提醒邻国别给“绕路”的机会。因为这个,北美这条路短期更难,中国车企不得不把精力更多放去欧洲、中东、拉美和东南亚。

出口这块,底子还算硬。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增长。结果很直观:出海已经成了不少车企的第二条命脉,欧洲市场体量大、价格带合适,谁都不想轻易放手。

欧盟这次也留了几扇门。企业可以申请个别复审,新出口商也有评估渠道。还有价格承诺、产地规则、碳足迹等细项在谈。因为这个,关税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还有技术规则和认证的细账要算。

再看需求端。欧盟自己定了时间表,2035年起停售燃油新车,这是写进文件的。要做到这点,电车占比得上去,价格得下得来,充电桩得铺开。同样的道理,消费者的钱包和里程焦虑都摆在那儿,便宜、好用、耐造才是关键。

产能怎么落?一家选择是把车从中国开过去,顶关税;另一家选择是在欧洲建厂,吃本地政策和就业红利。比方说,2023年底宣布的匈牙利工厂项目就在往前推。因为这个,本地化能化解一部分税收压力,也能拉近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建厂不是灵丹。地、工人、零部件、认证、售后,每一步都要钱要时间。政坛换届、政策摇摆也会带来变量。所以更现实的路径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出口、一边本地化,同时盯紧规则变化,边走边调。

接下来几个月,有几个看点。第一,中欧有没有可能在税率上微调,换来技术与供应链的更透明;第二,是否出现配额或价格承诺的折中方案;第三,成员国有没有新态度,尤其是德国、法国在国内压力下会不会松或紧。

外界别忽略安全与物流。红海绕行导致海运时间拉长、费用上涨,欧洲港口的周转也在吃紧。电池原材料来源更分散,合规文件更厚。结果就是,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按季度甚至按月重算,容错空间更小。

10月的鹿特丹清晨,港口起重机在雾里起落,一批电动汽车等着上船,代理在窗口翻着厚厚的单据,核对原产地和税码。风有点凉,卡车司机把衣领拢了拢,盯着前方的红灯发呆:下一步,谁先把手里的这口气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