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红堡地铁站口的血迹还没干透,伊斯兰堡法院门前的硝烟又升起了。 20小时,两座首都,700公里距离,25条人命,这就是2025年11月10日到11日,南亚次大陆交出的血腥成绩单。
爆炸声还没消散,巴基斯坦的军列已经拖着坦克装甲车连夜开往印巴边境,歼-10CE战斗机呼啸升空,印度则把边境部队警戒级别拉到最高。 这场面,像极了半年多前那场让印度空军栽了大跟头的“五月危机”重演。
当年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蒙巴顿方案”,会在78年后依然让两个核大国在核战争边缘反复试探。 克什米尔,那个号称“天堂”的地方,成了南亚火药桶上最敏感的那根引信。
爆炸案背后的罗生门
新德里红堡地铁站的爆炸来得太巧。 就在案发前几小时,印度警方刚在几十公里外查获近三吨爆炸原料,可爆炸还是发生了。
一辆红色轿车炸成碎片,13条人命瞬间消失。 这里是莫卧儿帝国王宫旧址,更是印度总理莫迪每年独立日演讲的“国家门面”。
印度国家调查局迅速锁定方向,暗示嫌疑人来自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境内的“穆罕默德军”有牵连。 死无对证,关键嫌疑人都在爆炸中丧生。
几乎同时,伊斯兰堡法院门口的自杀式炸弹炸死了12人。 “巴基斯坦塔利班”马上认领了责任,可巴方内政部长话里有话:“印度支持、阿富汗塔利班协助的巴塔组织策划了这一切。 ”
这种“你的恐怖分子是我的自由战士”的戏码,在印巴之间已经演了七十多年。 这次不一样,爆炸发生在两国心脏地带,而不只是克什米尔的群山之间。
半年阴影,0比6的空中惨败
印度军方这么紧张不是没有理由。 今年5月那场空战,成了印度军队心里的一根刺。
当时印度发动“辛杜尔行动”空袭巴基斯坦目标,结果反被巴方击落6架战机,其中包括3架单价2.4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巴方无一损失。 总统特朗普揭穿谎言,印度才颜面扫地。
如今首都一炸,印度国内反巴情绪火山般爆发。 《印度时报》放话,若爆炸有巴基斯坦的影子,印度将“有力回击”。 反对党国大党则质疑政府安保能力,要求澄清“究竟是袭击还是事故”。
克什米尔,永不愈合的伤口
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克什米尔。1947年那个仓促的“蒙巴顿方案”,让一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近80%)划归印度教王公统治。 这种先天矛盾,注定这里永无宁日。
2025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击事件已经触发过一轮危机。印度当时暂停了与巴的水资源分配条约、关闭边境口岸,巴基斯坦则对印度关闭领空并暂停贸易。 双方在实控线附近炮火不断,上半年交火次数同比暴涨37%。
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组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印巴边境违规事件同比增加37%。 这种高频度摩擦,让任何火星都可能引爆大火药桶。
军列向北,战机升空
巴基斯坦的反应快得惊人。 爆炸案后不到24小时,装载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的军列已经连夜开往印巴边境实控线地区。 歼-10CE战斗机和ZDK-03“喀喇昆仑鹰”预警机升空警戒,HQ-9B防空系统进入拦截状态。
印度这边,两个装甲师向边境移动,空军战机24小时待命,海军在阿拉伯海展开“反潜演习”。 印度《欧亚时报》透露,军方可能启动“辛杜尔行动2.0”,但为避免重蹈空战覆辙,或将采取远程炮击、导弹打击等非对称手段。
核阴影下的17亿人
让人睡不着觉的是核武器。印巴合计拥有超过340枚核弹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5月冲突时说过那句著名的话:“世界承受不起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对抗。 ”
现在,同样的危机再次上演。 中国外交部表示“对印巴爆炸事件深表关切”,美国国务院强调“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俄罗斯提醒“南亚稳定符合地区国家共同利益”。 这些外交辞令,在血海深仇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股市已经先崩了。印度股市两天蒸发几千亿卢比,巴基斯坦卢比跌到历史低点。 真打起来,前线士兵送命,后方家庭破碎,这场面,17亿南亚人再熟悉不过。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说“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印度内政部长沙阿称“辛杜尔行动仍在进行”。 两国的政治人物都在用最硬的语气说话,克什米尔的群山沉默如初,等待下一声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