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维也纳机场的大厅灯火通明,空气里带着点紧张和新鲜感。
上海飞来的张晓刚拖着个银色小箱子,站在一排蓝色亮屏的自助机器前,心里直打鼓。
旁边旅客三三俩俩,有的哈欠连天,有的愁眉苦脸,个个低头捣鼓着护照。
张晓刚倒吸一口凉气,咕哝一句:“这回真玩大了,以前盖个章能走,现在光盖章可不行了,非得留下指头印儿和大头照,唉,早知就提前点到还不至于排这长队!”
新政真不是唬人的,从十月十二日奥地利施韦夏特机场开始,过关这事儿玩出了新花样。
欧盟的数字出入境登记系统正式上岗,直接给所有非欧盟、非欧洲经济区、非瑞士的短期旅客来个全方位“数字画像”。
护照上再也没那傻傻的章可看了,取而代之的,是姓名、证件、面部照片、指纹、进出境时间、地点,统统奔着系统去了。
要说以前入境有点像学校打卡,这回升级成了刷脸签到,精细得很,想糊弄过去?
门儿都没有!
这个系统可不光是奥地利一家玩的,整个申根圈子一拍即合,29个国家都准备排着队试水。
奥地利第一个冲在前头,别人也不是吃素的,半年内陆陆续续跟上。
等到两年后的春天,这套玩意儿整个申根区就全上了。
老百姓去旅游、探亲、出差,以前还想着出门轻松点,现在一个个都得按规矩来。
头一回过境嘛,得在机器或者柜台,把指头往玻璃上一搓,再来个正脸照。
别嫌麻烦,不录可不行,边检叔叔会很客气地告诉你:“不录?那你请回吧,咱这不接待。”
张晓刚盯着前头的队伍,心说这队得排到猴年马月。
他旁边打扮时髦的一位姑娘也忍不住吐槽:“这以后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凌晨还得排队打指纹,拍大头照,早知道晚一天来得了。”旁边一位大叔插话:“我闺女刚上大学,来旅游也得录这么多东西,连娃都跑不了。”队伍里顿时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一边抱怨一边核对着身上的证件。
张晓刚翻了翻包,护照、签证、登机牌、居留卡,齐全得很。
有人问他:“手指要搓干净不?”张晓刚咧嘴一笑:“当然搓,不搓机器都不认你,咱可不想再等一遍。”
说到机器,其实也不算复杂,就是把手指按上去,屏幕跳出个“OK”,闸机一开,嗖的一下人就进去了。
别看操作简单,排队才是大头,尤其头几周,机场简直成了“等”字的海洋。
大家都怕赶不上飞机,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
边检叔叔阿姨见多了各种状况,语气里多了点无奈:“大家别着急,按指头不用钱,拍照不掉分。”
新系统不止是刷刷卡那么简单,对中国旅客还真有点特殊的味道。
无论办不办签证,来申根区短期停留,不管是公差还是看亲戚,都得乖乖采集数据。
12岁以下的小不点通常可以免指纹,大点的孩子也别掉以轻心,现场说怎么弄就怎么弄。
还在奥地利、德国等申根国长期生活的,持有居留许可或者长期签证,一般不走这趟流程。
张晓刚在德国混了好几年,心里头盘算盘算:“这次是短期探亲,必须录,明年换居留卡就能省事了。”
政策一上来,最敏感的就是这停留天数。
以前靠护照盖章,算着“90天里头最多呆180天”。
有的人小算盘打得响,出境转一圈,指望着重新刷天数。
现在,系统自动记录,进出明明白白,别想钻空子。
张晓刚回忆起以前朋友的套路,苦笑一声:“这回是连缝都给你堵死了,想耍滑头就死了那份心吧。”
倒不是说这套系统纯粹为了折腾人家,其实人家也是有苦衷。
以前福利、签证、身份造假、甚至申请难民还回原籍国度假的新闻不少见,欧盟这回是真下狠手。
用上高科技,就像织了一张天罗地网,不管你是什么套路,统统露馅儿。
有人担心:“要是录错了咋办?”边检工作人员拍拍胸脯:“放心,会有申诉通道,咱也不能冤枉了好人。”
范围这事得说清楚。
29个申根国家,上到北欧的芬兰,下到南欧的西班牙,全都排队上车。
英国、爱尔兰不在这趟车上,别傻乎乎地以为一块进场。
塞浦路斯啥时候上线还得看后续安排,反正出门前多查查政策,别听谁说“欧洲都一样”。
张晓刚的同事老李,去年在英国被卡过一次,这回学聪明了:“查清楚口岸,别到时候哭都没地使劲。”
除了这些,还有个叫电子旅行授权的东西,未来跟EES一块用。
意思是你来之前,得先在网上申请授权,批了才行,然后再去机场录指纹拍照。
手续是多了,可人家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不让漏网之鱼混进来。
谁都怕出漏洞,这年头,防得细一点没坏处。
说实话,头一阵排队肯定得经历,张晓刚心里早有准备。
老人家、带孩子的家庭,机场都设了专门通道,工作人员也挺暖心,就是得跟着人家安排。
小伙伴们要记得,手指头干净点,别吃了烤串、麻辣烫直接上机器;帽子口罩都摘了,机器不认你那一张脸,非得拍清楚才让过。
证件、票据、居留卡放兜里,别等急了翻半天找不到。
队伍里有个小伙子找不到护照,急得满头大汗,身边人帮着翻包,大家都笑着调侃:“兄弟,下次包里装个小铃铛,省得乱。”
在排队的时候,张晓刚环视四周,发现机场气氛比以前更像赶集。
有人刷手机看新闻,有人东张西望打听流程,有人背着大包小包坐在地上跟家人视频。
机场广播一遍遍提醒:“请提前准备好证件,配合指纹和面像采集。”大家嘴里嘟囔着“又添新事儿”,心里其实明白,时代就是这么变的。
不少人感叹,护照盖章像小时候集邮似的,现在都成了“老黄历”。
有些人甚至专门拿小本本收藏印章,这下怕是要绝版了。
张晓刚笑着对旁边的姑娘说:“以后想念盖章,回国去黄河边上找村支书盖个吧,欧洲是不再给你留纪念了。”
申根区就是这么个讲究效率的地儿。
政策一推全国,啥都得按规矩走。
谁能最先适应,谁就能少吃点苦头。
张晓刚拍了拍小箱子,心里盘算着:“反正早晚都得来一回,早点适应早点省心。”
机场外的天慢慢亮了。
张晓刚终于轮到了,他把手指按上玻璃板,屏幕一跳“OK”,闸机轻轻一响,他拖着箱子往里走。
身后排队的旅客有的松了口气,有的还在焦急地踱步。
新系统上线,旅客们一边抱怨,一边适应,边检和旅客都在忙着“磨合”。
这就像赶大集儿,谁出门在外,哪能少了磕磕碰碰?
未来半年,奥地利和其他申根口岸还会不断优化这套系统。
等到流程顺了,队伍排顺溜了,谁还会记得当初的“新鲜劲儿”?
对中国公民来说,出国这事儿变得更精细、更规范,也更有点仪式感。
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咱普通人只要跟上节奏,自然能在异国他乡活得明明白白。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