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问计划#都叫李靖,长得也差不多威武,还都跟哪吒有关系。电视剧里演的那个严肃古板的老爸,跟史书上记载的那个打仗超厉害的将军,真的是一个人吗?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邪门。86版《西游记》里那句”托塔李天王在此”喊得震天响,《哪吒闹海》里又出来个陈塘关的李靖,偏偏史书上还真有个唐朝大将军也叫这名。
三个李靖的身份之谜
现在的年轻人看电视剧,经常被搞糊涂。李靖到底活在哪个朝代?有时候他是天上的神仙,有时候又变成了商朝的官员,有时候却是实实在在的唐朝人。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这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封神演义》里的那个陈塘关总兵,却被安排在了商朝。
《西游记》更奇怪,根本不说李靖从哪来的。《西游记》在多数场合称其为”李天王”,只偶尔提及其名为李靖。作者好像故意要把读者搞糊涂似的。
走到哪个庙里都能看到托塔天王的雕像,右手拿刀,左手托着塔。但你要是细心点,会发现佛寺里的四大天王也有一个手里拿着塔的。
这就奇怪了,难道这些神仙都有亲戚关系?
历史上的李靖到底有多厉害
真实的李靖出身不错,外公是隋朝大将韩擒虎。爷爷李崇义当过刺史,老爹李诠是太守。按说这样的家世,应该一辈子不愁吃穿才对。
可李靖年轻时过得并不顺心。《隋唐嘉话》记载,他曾经穷困潦倒,跑到华山庙里求神拜佛。一个官宦子弟混到要烧香求前程的地步,可见当时有多窘迫。
李靖的转机来得很戏剧化。隋朝末年李渊起兵造反,李靖居然想去告发他。结果不但没成功,反而被李渊给抓了。这种情况下,李靖应该死定了。
但李世民偏偏看上了这个”敌人”。韩擒虎每次与李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公元621年,李靖第一次独立带兵打仗。对手是割据江南的萧铣,手下有5000守军。李靖只带了800个人,居然把人家给灭了。
这一仗打得确实漂亮。李靖没有硬拼,而是趁着长江涨水的时候,坐船偷袭。萧铣的人还在准备怎么打大仗呢,李靖已经出现在他们眼前了。
李渊听说后惊呆了,连说:“古代那些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不过如此!”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把李靖直接跟历史上最厉害的几个将军放在一起比。
真正让李靖出名的是打突厥那一仗。贞观三年(629年),快60岁的老头子李靖又披挂上阵了。
突厥人当时很嚣张,还逼着李世民在渭水边签了屈辱条约。这对唐朝来说是奇耻大辱,必须洗刷。
李靖用兵如神,精于谋略,这次北伐打得特别精彩。他没按常规套路来,而是在大冬天的草原上搞突然袭击。仅仅三个月,就把东突厥的老大颉利可汗给活捉了。
这一仗的意义太大了。不光解决了北方的威胁,还让周围的国家对大唐刮目相看。“天可汗”的称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李靖还有一个聪明的地方,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退。打完吐谷浑之后,他主动申请退休,在家闭门不出。这种做法很明智,避免了”功高震主”的下场。
公元649年,李靖安详去世,活了79岁。李世民亲自给他办葬礼,还把他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神话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上的李靖虽然厉害,但毕竟是个凡人。民间需要的不是凡人英雄,而是神仙保佑。于是另一个神就出场了。
毗沙门天王即佛教传说四大天王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这个神最早从印度传过来,《大唐西域记》记载毗沙门天王为于阗的守护神。
这个外来神长得就很有气势:右手拿刀,左手托着个东西。最开始那个东西叫”宝幢”,但中国人不太懂这是什么,慢慢就改成了宝塔。
天宝元年(742年)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个外来神在中国彻底出名了。西域敌国围攻安西,不空三藏为唐玄宗作法,请北方天王神兵救护。天王率三五百天兵,身着金甲,打退敌兵。
这个故事传开后,唐军特别信这个神。唐朝在西北的军队,普遍供奉毗沙门天王。士兵们打仗前会拜这个神像,嘴里还喊着”李靖在此”。
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士兵们一边拜着外来的战神,一边喊着本土将军的名字。时间长了,两个形象就混在一起了。
李靖的战功主要在西北,正好跟毗沙门天王的”管辖范围”重叠。民间自然而然就把他俩当成了一个人。
到了宋朝,这种混合更明显了。宋朝军事实力不行,特别怀念唐朝那些能打的将军。李靖这个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人,在民间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高。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陨石落在李靖庙后,砸坏了墙和屋子。本来就是个自然现象,结果被说成是李靖显灵。任何奇怪的事情,都能跟这位神将扯上关系。
毗沙门天王还有三个儿子,在佛经里叫君吒利明王、波罗提木叉和哪吒俱伐罗。到了中国就变成了金吒、木吒和哪吒。
元朝时候,这个融合过程基本完成了。杨景贤在《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中写道:“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攀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
小说家的神来之笔
明朝两部小说彻底确定了李靖的形象,也造成了今天的混乱局面。
吴承恩的《西游记》让李靖当上了天庭的大官。书里的李靖威风凛凛,管着十万天兵天将,专门负责抓妖怪。
但《西游记》对李靖的身世交代得很模糊。百回本《西游记》并不叙述李靖的来历,也毫无唐初名将的影子。吴承恩显然更关心李靖能干什么,而不是他从哪来。
《西游记》里的哪吒出生时左右手各有一个字,组成”哪吒”这个名字。三岁时闹龙宫杀了条蛟龙,跟老爹结下了仇。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与李靖断绝了父子之情。
如来佛祖后来用莲花给哪吒重塑身体,父子俩的矛盾算是和解了。
《封神演义》的处理更大胆,直接来了个时空穿越。封神演义里面说李靖是商朝的陈塘关总兵,这完全是虚构的。商朝根本没有”总兵”这个官职,也没有什么陈塘关。
许仲琳这么写不是无意的。他把明朝读者熟悉的官职搬到商朝去,让故事更贴近生活。反正读者也不会较真历史准不准确。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个怪胎,母亲怀孕三年半才出生。这种设定听起来就很神奇,符合神魔小说的调调。
两部小说对父子矛盾的处理完全不同。《西游记》强调和解,最后佛祖给了个塔,让父子俩化解恩怨。《封神演义》则让燃灯道人用宝塔烧炼哪吒。
有趣的是,《西游记》成书可能比《封神演义》更早,但两者的影响关系很复杂。可能都是从更早的民间传说里取材,然后各自发挥。
连毗沙门天王身边的那只银鼠都被利用了。《西游记》里把这只银鼠编排成托塔天王的干女儿。佛教传说中的每个细节,都被巧妙地改造成中国式的人际关系。
更神奇的是,《西游记》里出现了托塔天王和四大天王一起出现的场面。按理说托塔天王就是从四大天王变来的,现在却能同台演出。
到这个地步,三个李靖的形象就完全固定了:唐朝的军事天才李靖,商朝的虚构总兵李靖,天庭的神将李靖。
宋以后,毗沙门天王与唐代大将李靖的故事融为一体,'托塔李天王'家喻户晓。一个印度来的战神,一个中国本土的战神,就这样合体了。
这三个李靖各有各的作用:历史李靖代表现实英雄,商朝李靖象征道德伦理,天庭李靖体现神圣权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完美守护者”的立体形象。
现在你明白了吧?三个李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历史、宗教、文学三种不同文化的产物。从西域佛教到本土信仰,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李靖的”分身”过程说明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
你觉得哪个李靖最让人印象深刻?是征战沙场的历史英雄,还是天庭威严的神将,又或者是《封神演义》里那个复杂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