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游客在春熙路举着自拍杆,德国背包客挤在火锅店门口排队,西班牙情侣对着变脸表演疯狂拍照——成都世运会期间,街头突然冒出这么多老外,本地人差点以为走错片场。
7月1日到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国游客6.9万人次,比去年狂涨72.5%,德国人来得最猛,机票预订量翻了4.2倍。
夜游锦江的船工最近总听见各种语言大呼小叫,暑期接待40万人次里有100多个老外,营收涨了四成。
东郊记忆的裸眼3D秀成了网红打卡点,68个国家的运动员裁判员都来凑热闹。
西班牙姑娘杜卢塔亚的行程很典型:上午看熊猫,中午涮鸳鸯锅,下午逛宽窄巷子,晚上在东门码头看木偶变脸。
杜甫草堂意外杀出重围,21.3%的外国游客首选这个文人故居,比大熊猫基地还受欢迎。
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吃掉四成客流,泰语导游档期已经排到国庆后。
携程数据显示欧美游客消费力最强,成都海外搜索量冲到全国第五,今年直接登顶外国人最想去的中国城市榜首。
争议出现在火锅店。
某点评网站最近冒出几十条外文差评,抱怨"微辣锅底还是太凶残"。本地吃货反击:"鸳鸯锅是对成都最后的温柔,西班牙火腿不也齁咸?"倒是夜游锦江学聪明了,电子讲解搞了五国语言,连坦桑尼亚游客都能扫码听解说。
东郊记忆的市集摊主发现新商机,熊猫发卡搭配三星堆面具的混搭款卖爆了。锦江剧场每天加演三场变脸,演员谢幕时总被外国观众围住求合影。最新流出的世运会选手村视频里,意大利运动员在宿舍偷偷煮火锅,被烟雾报警器浇了个透心凉。
泰国旅游局刚公布八月数据,曼谷飞成都航班上座率91%,比普吉岛航线还高。小红书冒出个"老外成都生存指南",第一条就写:"买火锅底料认准'微辣'标签,除非你想体验喷火表演。"春熙路某奶茶店推出"熊猫粑粑"造型奶茶,德国游客边喝边发ins:"看起来诡异但好喝到离谱!"
世运赛事门票售罄那天,宽窄巷子的采耳师傅突然接到大量预约,俄罗斯体操队集体体验后表示"像有人在脑子里弹竖琴"。成都文旅局悄悄监测到,外网搜索"how to immigrate to Chengdu"的词条涨了300%。某位越南游客的推特引发热议:"在成都待了一周,现在看自家摩托车都觉得不够赛博朋克。"
西班牙媒体用"东方伊比利亚狂欢节"形容世运会期间的成都,韩国电视台却吐槽"凌晨三点酒吧街比首尔还吵"。本地出租车司机总结出新规律:拉欧美客去博物馆,带东南亚客吃串串,俄罗斯人永远在问"哪里能买到更烈的酒"。锦江宾馆前台憋不住爆料:"有个法国运动员续住七次,理由是要吃遍菜单上所有川菜。"
春熙路监控显示,平均每五分钟就有老外对着熊猫雕塑摆功夫pose。某旅行社紧急培训小语种导游,匈牙利语翻译时薪涨到800块还缺人。抖音上#老外成都迷惑行为 话题播放量破亿,最火视频里美国大叔试图用筷子夹红糖糍粑,结果弹飞砸中隔壁桌德国游客的啤酒杯。
成都海关最近查获的违禁品很有时代特色:62包火锅底料里藏雪茄,罗马尼亚运动员的行李箱塞满郫县豆瓣酱。微博热门评论一针见血:"以前是我们代购外国货,现在老外倒腾中国调料,风水轮流转啊。"玉林路小酒馆的老板愁并快乐着:"这些天威士忌卖不过白酒,德国人非要兑着冰粉喝,说这是'东方鸡尾酒'。"
凌晨两点的太古里,霓虹灯下晃着各国国旗,烧烤摊飘来的辣椒香里混着七八种语言。世运会奖牌榜更新时,可能没人注意到另一个榜单——成都地铁卡单日外籍用户破万,锦江游船新增法语广播,连建设路的嬢嬢都学会用翻译软件喊"串串香打八折"。柏林来的摄影师卡洛斯拍了三千张照片,最后在ins写:"这里的人把生活过成了节日,而我们只是恰好赶上。"
(评论区开放接龙:你在成都街头见过最离谱的老外行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