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那会儿,反对派跟疯了似的对革命者下死手,到处都是血糊糊的,看得人心里发颤。共产党人这才彻底醒悟:要干革命,手里没自己的军队可真是不行。
所以啊,革命者们开始在全国各地张罗着拉红军队伍,这当中就有在西北地区慢慢发展起来的陕北红军。
陕北红军还有个名儿叫西北红军,在咱们中国革命队伍里那可是响当当的角色。这支队伍最早能追到1927年的清涧起义,打那会儿就扎下根了。
打那以后,这支队伍就在共产党的领着下,在贫瘠又艰苦的大西北,硬气地跟反对派势力斗了好多年,你来我往的,从没怂过。
而且啊,陕北红军那会儿真是一穷二白,敌人又比咱们多得多,可就凭着一股子狠劲,硬是打出了一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了迎接中央红军长征过来,早早地就把啥都准备好了。
后来,陕北红军被整编为四个军,军长分别是贺晋年、宋时轮、李仲英、阎红彦。这四位到了建国之后,都被授予了上将、少将这些军衔,都是有实打实功劳的。
在那暗无天日的年月里,刘志丹这些英雄好汉硬是拉起了陕北红军。
1927年,对中国革命来说是个特别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反对派搞了个四一二政变,到处抓共产党人、杀共产党人,把中国革命一下子推进了血糊糊的黑暗里,那日子难过得没法说。
可千千万万的革命前辈们没被敌人的屠刀吓住,他们咬着牙又站了起来,在全国各地忙着建党组织、建军队,把革命的火苗撒得四处都是,就盼着能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那些在反革命大屠杀里侥幸活下来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真是拼上了全部。
除了这些有名的起义,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清涧起义这类,当时看着影响不算大,但对中国革命来说意义深着呢的起义。
清涧起义之后,刘志丹、谢子长、唐澍这些革命英雄,在陕甘地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啥家当都没有,就这么白手起家,到处宣传革命道理、组织队伍、建革命根据地。
在他们的忙活下,新拉起来的陕北红军游击队不光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还慢慢发展壮大了,越来越多的穷苦老百姓看着这队伍是真心为自己好,都乐意加入到革命事业里来。
年轻的刘志丹满脑子都是革命的热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强忍着战友被杀害的悲痛,带着一些同志来到贫瘠又远离敌人势力的西北地区,接着把革命干下去。
到了西北地区,刘志丹真是两手空空,就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和穷苦老百姓的支持,一点点把陕北红军拉了起来,自己还在队伍里当主要领导,不容易啊。
刘志丹带着陕北红军,专打敌人、解救百姓,在革命队伍里那成绩是特别突出的。可老天爷就是不长眼,这么个有本事的人,在跟敌人打仗的时候不幸牺牲了,当时才33岁,太可惜了。
刘志丹是陕北红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他21岁加入青年团,22岁就成了共产党员。之后就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到西北地区组织起义,亲手把陕北红军拉了起来,是真英雄。
谢子长出生在清朝末年,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队伍。他带领队伍解放穷苦百姓,就想让穷人能当家作主,好多劳苦大众都贴心地叫他“谢青天”。陕北红军建立后,谢子长当了红军的总指挥,带着红军把敌人打得嗷嗷叫,可解气了。
在激烈的战斗里,谢子长好几次受伤。因为敌人把医疗物资都封得死死的,受伤后的谢子长根本没药治,最后就这么可惜地牺牲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唐澍同志也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既受过旧式教育,又受过新式教育,革命能力和斗争思想都特别出色,对国家和人民那感情深得很。
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干了好多年革命工作,后来按照组织安排,到陕北地区参加革命,和刘志丹他们一起把陕北红军建了起来。
在陕北红军里,唐澍主要负责革命思想宣传、队伍组织建设、群众活动开展这些事儿,做得都挺像样。
在他的努力下,陕北红军里冒出了一大批厉害的人才,为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唐澍在跟国民党反动派打仗的时候英勇牺牲了,才25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接连牺牲后,党中央对陕北红军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陕北红军下面有4个军,分别是红27军,军长贺晋年;红28军,军长宋时轮;红29军,军长李仲英;红30军,军长阎红彦。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进行了大规模整编,红28军被编进了八路军的115师等部队,红27、29、30军的队伍,被编进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继续发挥作用。
红27军军长贺晋年,年轻时候就跟个江湖豪侠似的,最爱打抱不平。
贺晋年1910年出生,年轻的时候就特别讲义气,见不得别人受欺负,还曾拉起一小支队伍,专门保护穷人,跟地主恶霸对着干,谁都敢惹。
贺晋年接触到革命思想后,心里认准了共产党才是为穷苦人做主的,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让所有穷苦百姓都过上好日子。1928年,他带着自己的队伍投奔了红军,成了陕北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算是找对了路子。
刚参加革命那阵子,贺晋年当骑兵队长、参谋长、团长,带着刚拉起的陕北游击队,神出鬼没地跟敌人周旋,立了不少战功。在根据地好几次反“围剿”战斗中,他指挥部队把敌人打得损失惨重,成功保住了根据地,本事不小。
1936年末,陕北红军整编为四个军,毛主席亲自点将,让作战勇猛、指挥有方的贺晋年当红27军军长,就盼着他带着红27军为革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抗日战争胜利后,贺晋年奉命带部队千里迢迢去解放东北。在东北的战斗里,他带着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成了东北野战部队里响当当的英雄部队,名气大得很。
打完国民党反动派,贺晋年又带部队去剿灭东北那些抢东西、害百姓的凶残土匪。他手下的部队分散开行动,把土匪窝端得干干净净,消灭了谢文东、李华堂这些作恶多年的老土匪。这一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怕土匪骚扰了,革命的热情更高了,都念着他的好。
著名作家曲波就是根据贺晋年部队剿匪的事儿,写出了小说《林海雪原》,里面杨子荣这些战斗英雄的故事,好多都有贺晋年部队剿匪的影子呢,看着就亲切。
建国后,贺晋年当过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装甲兵部队司令员这些职务。1955年全军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5月11日,93岁的贺晋年将军在北京因病去世,算是高寿了。
红28军军长宋时轮,在长津湖战役里那可是打出了大名堂。
宋时轮1907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的北乡黄村,从小就聪明,家里为了培养他,把他送进学堂读书,算是有点文化的。
中学毕业后,年轻的宋时轮考上了黄埔军校。在学校里,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很快加入了青年团,第二年又成了共产党员,进步快得很。
大革命失败的时候,宋时轮被反动派抓进监狱,受了不少罪。可他出狱后,一点都不退缩,又投身革命,跟敌人坚决斗争,骨头硬得很。
经过革命战火的磨练,宋时轮很快成长为红军里的优秀指挥官。长征胜利后,陕北红军整编,他被任命为红28军军长。之后,他带着队伍参加了东征、西征等一系列战斗,打了不少漂亮仗,让人佩服。
抗日战争时期,宋时轮当八路军120师716团的团长,他带着部队开到雁门关,在雁北地区建起抗日根据地,跟日军拼死作战,一点不含糊。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打仗勇敢,指挥也有一套,立了不少功。但这些功劳,都比不上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成就,那才叫真厉害。
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宋时轮带着第九兵团临危受命。面对美军在火力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他沉着指挥,带着第九兵团的战士把美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地区,还全歼了美军一个整团,战果特别大,提起来都让人振奋。
要不是天气和后勤这些因素拖了后腿,宋时轮的第九兵团肯定能立更多战功。这一仗下来,宋时轮会打仗的名声,在国内外都传开了,谁都知道有这么个厉害的指挥官。
当时第九兵团赴朝作战太匆忙,部队不光武器弹药带得不够,连冬衣都没配齐。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英勇的第九兵团战士穿着单衣跟敌人浴血奋战,那股劲儿看着都心疼。
一场战斗打下来,冻伤者比在战斗中受伤的还多,有的部队甚至出现了几乎全员保持战斗姿势被冻死的惨烈情况。这种不怕牺牲的英勇劲儿,连美军都惊呆了,觉得不可思议。
新中国成立后,宋时轮被任命为第九兵团司令、步兵学校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立了大功。
1955年全军授衔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9月17日,84岁的宋时轮将军在上海逝世,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红29军军长李仲英,打了一辈子仗,身上到处都是枪伤,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
李仲英1910年出生,家里条件特别差,从小就去给别人当学徒,吃了不少苦。后来,他遇到了贺晋年,就跟着贺晋年一起投奔了红军,算是找对了组织。
参加红军后,李仲英打仗特别勇猛,思想也坚定,打仗时总冲在最前面,很快就成了陕北红军里的一员勇将,大家都服他。
陕北红军扩编时,李仲英被任命为红29军军长。从那以后,他带着29军的战士,在保卫陕北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中,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打了不少胜仗,给根据地的百姓撑了腰。
抗日战争时期,李仲英当八路军绥德警备区参谋处处长这些职;解放战争时期,又调任晋绥军区雁北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在哪都能干出样子。
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跟敌人打仗的前线,九死一生,身上全是伤,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不容易啊。
李仲英打仗总冲在前面,身上有十多处枪伤,好几次都差点没命。当时缺医少药,医生没办法治好他的伤,只能开点鸦片让他止痛,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可这止痛的鸦片,却给李仲英留下了麻烦,让他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还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到后来,他都没法正常工作了,挺让人惋惜的。
新中国成立后,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把他调离了部队,安排到一些比较轻松的岗位上。就这样,李仲英先后当了陕西省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副厅长,也算发挥了余热。
因为他在地方上工作,1955年全军授衔时,就没给他授军衔。1961年,李仲英因为旧伤发作去世,才51岁,走得太早了。
红30军军长阎红彦,那可是毛主席特批的“省长上将”,有这名号就知道不一般。
阎红彦1909年10月出生,跟好多红军战士一样,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跟着父亲种地、干活,只在私塾读了半年书,就因为家里太穷,没钱继续读了,文化不多但心眼实。
后来,阎红彦家实在过不下去了,他11岁那年,只能自己离开家讨生活。在饥寒交迫中混了几年,又赶上战乱,连打短工的活儿都找不到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难。
旧社会有句老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阎红彦走投无路,15岁的时候,只能去陕北军阀的部队里当兵混口饭吃,成了个随时可能送命的大头兵,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在部队里,阎红彦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还在李象九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下算是找到了方向。1926年,他跟着部队参加了清涧起义,在起义中,他带着人抓住了反动县长,立了大功,是把好手。
反动派怕革命势力壮大,派了大批部队围攻起义队伍。经过一场激战,起义队伍被打散了,阎红彦突围后,偷偷回到陕北,在清涧一带坚持打游击,继续跟反动派斗,韧劲十足。
1934年,上级派阎红彦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大会,还进了苏联红军大学学军事,算是去深造了。
第二年,阎红彦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带着电台和密码回国找中共中央,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见到了毛主席,没辜负信任。
陕北红军扩编时,军事才能出众的阎红彦被任命为红30军军长,成了陕北红军的重要指挥官和代表人物之一,实至名归。
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发动进攻,阎红彦带着部队守在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成了抗击反动派进攻的主力,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保卫了党中央和根据地,立下了大功。
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带着部队到处征战,出击陇海路、挺进大别山,打了好多胜仗,敌我双方都特别认可他的指挥才能,都觉得他会打仗。
在大别山作战的时候,阎红彦不光在军事指挥上有本事,在统战工作上也立了大功。他争取到进步商人的大力支持,弄来好多布匹棉花,做了大批军装和冬衣,让部队安安稳稳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
这功劳可比打赢一次敌人还大,所以邓小平都表扬他了,说他会办事。
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调到地方工作,先后当了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为当地的社会重建、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大事,干得有声有色。
1955年全军授衔时,按规定,已经到地方工作的干部不再授衔。可毛主席看到授衔名单后,特意把阎红彦的名字加上了,这可是特殊待遇。
毛主席觉得,阎红彦从军队到地方,从国外到国内,一直跟着中央的脚步走,听上级指挥,勤勤恳恳干革命,这样的同志,该给他应得的军衔,不能亏了他。
所以,阎红彦在全军授衔时,出人意料地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极少数在政府岗位上获得高级军衔的干部。上级这么安排,足以说明阎红彦将军对革命的忠诚和他立下的功劳,大家都服。
1967年,阎红彦将军因为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含冤去世了,太让人痛心了。
因为陕北红军在那儿牵制着,国民党反动派在陕北地区驻扎了大量兵力,这就有力地牵制了反动派军队的部署,为红军长征这些革命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作用大着呢。
同时,在全国各地反革命气焰嚣张的危急时刻,陕北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的存在,也为红军结束长征、成功完成革命力量的战略转移,打下了最坚实、最完备的基础,是革命的重要依托。
让人遗憾的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陕北红军的3位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唐澍,都牺牲在了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革命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把生死抛在脑后。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得记一辈子。
刘志丹、谢子长、唐澍这些人牺牲后,陕北红军没有消沉,更没有停下脚步。贺晋年、宋时轮、李仲英、阎红彦这些更多的革命志士,继承了先烈的革命志向,为国家为人民一直奋斗,他们前仆后继地带陕北红军为国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没让人失望。
因为陕北红军经历过几次大的调整,各级领导人都有变动,所以建国后,陕北红军最初的几位军长,没被授予大将和元帅军衔,只是被授予了上将、少将这些军衔,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贡献。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陕北红军作为最早的几支红军队伍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人永远不能忘,也不该忘,陕北红军和那些不怕死、往前冲的英雄们,他们是咱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