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日前罕见向叙利亚政府划出两条红线:要求叙南部保持非军事化、保护境内德鲁兹人。
此举实则为持续军事行动埋下伏笔——以军近日连续空袭大马士革总参谋部与苏韦达地区,钻地弹精准打击导致建筑炸毁、蘑菇云升腾的画面通过社交媒体震撼全球。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更在社交平台撂下狠话:"警告结束,痛击开始",暴露其通过"武力换和平"名义行战略布局的实质。
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突遭"跑路"传闻。
多个地方部族代表证实其已成以色列情报部门暗杀名单首脑,外界猜测其或将步前总统阿萨德后尘。
尽管叙官方尚未确认,但大马士革电视台遭不明武装接管事件,显露出政变暗涌的危机。
叙利亚国家广播电视大楼突遭武装控制、新闻内容被外力操控,这种非正常事态让叙南局势彻底失控。
土耳其作为关键变量,此时态度渐趋强硬。
埃尔多安政府既提供武器装备又输送情报支持,誓要维系其对叙影响力。
面对以色列试图建立的战略缓冲区,土耳其明确表态维护叙领土完整,警告不排除武力干预。
这种罕见的强硬姿态,实则源于地缘安全的深层考量——若以色列扶持亲西方代理政权,土耳其将丧失对边境局势的控制权,国家安全直面威胁。
美国因素始终悬于暗处。
以色列依仗西方支持持续空袭,美方虽未直接表态,但其对中东战略平衡的考量直接影响博弈走向。
值得玩味的是,叙南部德鲁兹武装与贝都因部落的冲突被以色列包装为"反恐打击",实则通过军事干预削弱抵抗意志,重划戈兰高地周边势力版图。
这些动作正将叙利亚拖入更复杂漩涡——国家主权遭受双重挤压,部族势力、境外势力与极端组织残余犬牙交错。
眼下叙利亚呈现"军事真空"状态:过渡政府执政合法性不足,41个部族5万大军向南集结,暴露出中央控制体系崩溃的现实。
以色列所谓"48小时有限进入"更像战略试探,其真实意图在于制造事实割据。
这种情况下,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可能成为导火索,将局部冲突升级为区域大战。
叙利亚,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正再次站上命运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