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那边出了个大事,感觉就像电影情节在现实中上演了,莫斯科州的警察叔叔们立功了,他们成功拦下了一起就差最后一步的恐怖袭击,俄罗斯内务部的发言人沃尔克直接点名,说这事儿是乌克兰情报部门在背后指使的。
警方抓住了一名嫌犯,是个只有27岁的莫斯科州本地小伙子,根据通报,这个小伙子是被人通过加密聊天软件给策反了,对方是乌克兰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网上联系上,聊着聊着,这个小伙子就答应帮他们做事了。
他的任务非常明确,分成三步走,第一步,他需要先去莫斯科州一个早就安排好的秘密地点,取一个密封好的袋子,那里面装着的就是爆炸装置。
第二步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步,他得想办法把这个危险的包裹偷偷运进莫斯科市区,一旦爆炸装置进了城,后果谁都难以预料。
第三步是在市区里找到另一个藏匿点,把袋子放好,然后他的任务就完成了,自然会有人来接手这个“危险包裹”,整个计划听起来环环相扣。
好在莫斯科的警方没有给这个计划任何机会,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出手了,就是在这个小伙子正准备把爆炸装置运往市区的路上,当场把他给拘留了,那个危险的包裹也被安全控制住了。
小伙子被抓以后,俄罗斯警方立刻启动了全面的调查,他现在已经因为“涉嫌策划恐怖袭击”被正式刑事立案了,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俄罗斯刑法里关于恐怖主义的严厉条款。
警察们可没闲着,他们仔细搜查了这个小伙子的家,把他平时常去的地方和所有的通讯记录都翻了个底朝天,这么做就是为了确保没有漏网之鱼,看看他还有没有同伙,或者是不是还有别的爆炸装置藏在什么地方。
这起事件一曝光,莫斯科整个城市的神经都绷紧了,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街上的警察和巡逻车一下子变多了,尤其是在莫斯科的火车站、大型购物中心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安检变得特别严格。
就连一些政府办公大楼的周边,安保等级也全面提升了不少,俄罗斯内务部还特意提醒普通老百姓,让大家平时多留个心眼,要是看到可疑的人或者没人要的包裹,一定要赶紧报警。
说起反恐,俄罗斯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从很多年前的车臣战争以后,他们就下大力气建立了一套反恐体系,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情报共享也做得比较顺畅,这次能这么快挫败袭击,这套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件事也说明,现在的威胁形式和以前不一样了,乌克兰的情报人员根本不用亲自冒险入境,他们躲在网络后面,用加密的通讯软件就能联系和策反俄罗斯本土的人,这种渗透方式非常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俄乌双方的较量,战场早就不仅仅是在前线了,这种隐藏在幕后的情报战、破坏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这次莫斯科的未遂袭击,只是这场漫长暗战中的一个最新插曲。
这种利用加密技术进行远程策反的模式,不仅仅让俄罗斯头疼,其实全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恐怖分子和破坏分子越来越擅长利用新技术来绕过传统的安全防线。
这起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的安全力量显然投入了更多资源来保卫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街面上的巡逻是我们能看见的,背后肯定还有更多我们看不见的反制措施在同步升级。
对于生活在莫斯科的普通居民来说,冲突带来的不安感一下子拉近了,本来以为战争离得很远,但现在发现,危险可能就以一个包裹的形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自己身边。
那个被策反的27岁年轻人,他为什么会答应做这种事,是为了钱,还是被洗了脑,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不管因为什么,他选择帮助外人来危害自己家乡的普通人,这个行为本身就让人无法理解。
俄罗斯警方这次的动作确实干净利落,他们在通报里也展示了人赃并获的证据,从发现线索到果断出击,整个流程看起来非常迅速。
这起事件清晰地展示了一种新的冲突形态,正面战场上的炮火连天是一种对抗,而后方城市里这种悄无声息的潜伏与反制,是另一种同样激烈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