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每次一刷手机,不是看到让人血压飙升的新闻,就是这种看着心梗的比赛结果。刚看完湖人这场对老鹰的半场比分,我手机都快被我捏碎了,54比68,落后14分!这到底是要闹哪样?是不是每次我一期望点什么,现实就非得给我狠狠打脸?气还没消呢,满脑子都是想说的。
说实话,湖人这半场打得跟一盘散沙似的,看得人心烦。但我今天不想全骂湖人,也没那么大篇幅。我就是想说,在这种乱七八糟的局面里,拉拉维亚那个小子,居然还表现得像那么回事。首发18分钟,拿下11分4篮板2助攻2抢断,投篮6中3,三分2中1,罚球5中4。这个数据,放在球队落后14分的大背景下,你说亮眼吧,也不是那种炸裂全场的数据,但至少是那种让人觉得,“嗯,这人还在干活”的感觉。
你看啊,这不就是典型的,大环境不行,但总有那么一两个小兵,还在努力挣扎的场面吗?我记得上赛季,就拿2023年的常规赛数据来说,根据NBA官方统计,湖人队在某些场次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表现波动巨大,经常出现开局被对手拉开差距的情况。当时就有人说,湖人的轮换和角色球员,一直没能找到最佳状态来支撑住主力的休息时间或者应对对手的冲击。这次拉拉维亚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像是在填补那种空缺。
但问题来了,一个角色球员,在球队整体表现低迷的时候,能打出点花样,这到底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更担心呢?高兴的是,队伍里有能站出来的人,即便不是核心,也能提供火力;担心的是,这种“惊喜”往往出现在队伍陷入困境时,是不是说明那些应该站出来的人,反而没动静了?尤其是当球队的核心人物,比如东契奇,表现依旧出色,但整体战绩却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这种反差就更让人觉得不对劲了。
雷迪克教练,这新官上任三把火,我看这火还没烧旺呢,就先把自己给烫了一下。他之前强调团队篮球,强调角色球员的重要性,现在拉拉维亚算是给他长了脸。想想雷迪克刚上任的时候,外界可没少质疑,毕竟是第一次执教NBA球队,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他怎么把这支自带流量和争议的湖人队带上正轨。结果呢,目前看来,至少在半场,正轨还没完全开上。拉拉维亚这种,能跟东契奇打出默契的球员,确实是教练组想看到的。东契奇那样的巨星,打球需要空间,也需要有人能消化掉他的传球,把球送进篮筐。拉拉维亚今天这几个进球,还有那个抢断后的反击,都看着像是经过设计的,或者至少是球员之间有那么点心照不宣。
我印象中,东契奇来湖人之后,虽然个人数据依旧华丽,但球队的磨合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季后赛,根据ESPN的数据分析,湖人队在面对强队时,角色球员的得分效率和防守贡献,常常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点。那时候大家就说,光靠巨星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得有人能分担压力,能完成终结。拉拉维亚今天这表现,不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吗?
但这话说回来,一个角色球员表现好,就值得拿出来大吹特吹吗?球队整体输了14分啊!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就像你期末考,有一道大题你全答对了,得了满分,结果其他小题全扣完了,总分还是不及格。你说你高兴还是不高兴?我反正是高兴不起来,我只觉得这小子,在这么一个大坑里,还能保持清醒,真是难为他了。
我脑子里还在回放刚才比赛的几个瞬间。有一次,东契奇突破分球给到外线的拉拉维亚,后者一个假动作晃开防守,直接出手三分命中。那一刻,你确实会觉得,这配合还真有点意思。但紧接着,老鹰那边就是一波反击,轻松打进,分差又被拉大。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真是让人绝望。
说白了,拉拉维亚的这种表现,与其说是“不俗”,不如说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了最好”。他明白自己在球队里扮演什么角色,也知道怎么去配合东契奇。这是优点,也是他能得到雷迪克重用的原因。但一个球队的强大,不能只依靠一个角色球员的觉醒,更不能寄希望于在落后十几分的情况下,靠这种“亮点”来挽回局面。
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每个成功的球队,背后都有几个这样不声不响,但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角色球员?比如当年那支拿了总冠军的球队,某个替补后卫突然爆发,投进了几个关键三分,然后整个球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拿下比赛。那种“史诗级逆转”的剧本,从来不是只靠一两个超级明星就能演出来的。但现在湖人这个情况,拉拉维亚这半场的数据,更像是在提醒大家,这支队伍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我的手机还在发烫,但我的火气倒是稍微降了一点,转而变成了一种无奈。你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明知道一件事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但你又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偶尔出现一点小小的希望,也很快被现实的残酷给淹没。拉拉维亚的表现,就像是这片阴霾里透出来的一缕阳光,虽然微弱,但至少让人看到了,这支湖人队,或许还有救,只是这路还长着呢。
你说,下半场,他们能不能打回来?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