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谣言说欧盟是美国的狗,我澄清下,这不是谣言。”
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在某视频平台发表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欧盟所有的重大决策,背后都有美国人的身影。
那么,他的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是怀才不遇,还是哗众取宠?
美国的“狗”
希腊前财政部长瓦鲁法基斯,这个曾在欧洲权力核心亲历风暴的人,就这么把那层精心维护的体面给撕开了。他的话并非一时激愤,而是指向一场正在欧洲心头上演的慢性失血。
俄乌冲突之后,布鲁塞尔紧跟华盛顿的步调,毅然决然地切断了赖以生存的廉价俄罗斯能源。
这在政治上被包装成道义,在经济上却近乎于自毁经脉。欧洲工业的引擎——德国,感受到的寒意尤为刺骨。巴斯夫、大众这些工业巨头,在飙升的能源成本面前,不得不选择减产、停工,甚至调转船头,远走他乡。
这些带着技术和资本的“出逃者”,目的地却惊人地一致——美国。
华盛顿此时适时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它用数千亿美元的巨额补贴,如同巨大的磁铁,将欧洲的高端制造业牢牢吸入囊中。
于是,一幅奇特的景象就这样在全球铺展开来:欧洲的工厂一家家倒闭,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欢快地开工。欧洲的工人纷纷失业,美国的就业数据却在节节攀升。瓦鲁法基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正在用自己的“去工业化”,来实实在在地补贴美国的“再工业化”。
如果说经济上的吸纳还披着市场的外衣,那么军事与安全上的捆绑就显得更加赤裸。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一度呼吁建立“欧洲军”,渴望实现“战略自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瞬间将这个梦想化为泡影。欧洲各国非但没能抱团取暖,反而在恐慌中更加紧密地蜷缩在美国主导的北约之下。
波兰、德国等国大幅增加军费,采购清单上,F-3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清一色都是美国制造。欧洲的国防预算,最终变成了美国军工复合体一场酣畅淋漓的盛宴。
压垮许多欧洲人心理防线的,或许是至今迷雾重重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这条欧洲的能源生命线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毁,堪称直接在经济大动脉上捅刀。
可讽刺的是,欧洲各国的反应却异常“冷静”,透着一股诡异。没有独立的调查,没有愤怒的声讨,即便有资深记者将矛头直指其“盟友”美国,欧洲主流舆论依旧选择集体沉默。
这种令人窒息的姿态,被瓦鲁法基斯视为欧洲彻底丧失主权尊严的终极体现。自己的命脉被人当众毁掉,却连一句质问的勇气都没有。
美元的绑定
这种局面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瓦鲁法基斯直言,欧盟的雏形——欧洲煤钢共同体,其建立背后就闪烁着美国的影子。
二战后,美国急需一个巨大的市场来消化其过剩的汽车和洗衣机产能。一个经济上统一的欧洲,无疑是最理想的买家。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将美元大笔投入欧洲,欧洲再用这些钱购买美国商品,美元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回流,同时巩固了其全球霸主地位。可以说,从根子上,欧洲的经济循环就与美元深度绑定,难以挣脱。
近代的转折点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这场源自美国的危机重创了欧洲,使其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紧缩与低增长泥潭。各国政府一边让民众勒紧裤腰带,一边却要开动印钞机救助那些惹祸的金融巨擘。
这“失去的十年”造成的恶果如今已全面显现:在电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决定未来的关键技术赛道上,欧洲因长期投资不足而全面落后,几乎成了技术的荒原。
瓦鲁法基斯分析,美国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地将欧洲绑上自己的战车,根本原因在于,欧洲想做却没做成的事情,被中国实实在在地做成了——那就是建立一套独立于华尔街和美国科技之外的金融与技术系统。
一个没有独立金融与科技能力的欧洲,在美国看来,不过是一个可以被轻松摆布的工具罢了。
不过,即使在这样铁板一块的结构中,也曾有过顽强的反抗尝试。瓦鲁法基斯本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缩影。
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期间,他作为财政部长,亲身领教了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驾马车”的巨大威力。
他坚决反对强加给希腊的严苛紧缩方案,认为那只会让本国经济死得更快。他深刻体会到,所谓“欧盟团结”,在德国等债权国银行的巨大利益面前,是何等脆弱。
他曾试图跳出这个被圈定的游戏规则,积极推动中国远洋集团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为希腊争取更多平等的投资,比如改造落后的铁路系统。
谁知,欧盟却为这笔本是互利共赢的合作设置了重重障碍,导致其在希腊社会引发巨大反感。他本人也因此被攻击为“卖国贼”,甚至在餐厅被一伙人殴打至入院。
为了反抗“三驾马车”,他发动全民公投,结果超过60%的民众投票反对紧缩方案,给了他巨大的民意支持。然而,就在公投胜利的耀眼光芒之后,他却突然宣布辞职。
面对媒体,他沉重地解释道,权力高层已经放话,只要有他在场,就不会继续对希腊的救助。他当了162天财长,赢得了民意,却终究输给了那套看不见的权力规则。
他当年想修却没修成的铁路,也在多年后酿成了真正的悲剧。2023年,希腊发生严重火车相撞事故,造成57人死亡。历史的巧合带着一丝残酷的讽刺,印证着当年的警告。
瓦鲁法基斯所看到的,是当年施加在希腊身上的不公,如今正以更大的规模,被美国施加在整个欧洲身上。只不过这一次,连曾经的“债主”德国,也成了被无情收割的对象。
如今的局面似乎更加无解,当华盛顿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时,布鲁塞尔几乎没有选择,只能亦步亦趋。曾几何时,中国也真心希望一个独立的欧盟能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结语
但现在看来,一个连自身外交政策都无法完全做主的欧洲,显然扛不起这个角色。瓦鲁法基斯无奈地表示:“反华早就过时了,该被抛弃,但是我们不被允许与中国有良好的关系。”
这声“澄清”,像一声刺耳的警报,在欧洲上空久久回荡。它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中,那个曾经诞生过无数辉煌文明的欧洲,还能否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