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支缠着电工胶带的矿泉水瓶腾空而起,拖着橙红色尾焰在晒谷场上划出完美弧线,惊得隔壁王婶家芦花鸡扑棱着翅膀窜上草垛。十八岁的张世杰抹了把汗津津的额头,望着空中还在冒烟的"火箭"咧嘴笑了。这个在湖南邵阳山沟沟里捣鼓自制火箭的少年,此刻正捧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泛黄的纸页上还沾着昨夜试飞留下的火药末儿。
初中二年级那年的电视画面像烙铁般烫在他记忆里——长征五号托举着天和核心舱刺破云层,湛蓝尾焰在夜幕中撕开一道光痕。当时趴在老旧电视机前的少年不知道,这个瞬间会像火箭推进剂般点燃他往后六年的人生。别人家孩子攒钱买球鞋,他偷偷把早餐钱换成《空气动力学基础》的复印本;同学课间聊着明星八卦,他蹲在操场边用树枝画满流体计算公式。"那会儿都管他叫'张疯子'。"班主任老李回忆时总爱咂摸他那杆旱烟,"直到这小子用高压锅改装的燃料室把学校后山荒地轰出个三米大坑。"
2024年盛夏的北京航天城,白发苍苍的庄逢辰院士弯腰捡起张世杰发射失败的聚氯乙烯尾翼碎片。这个穿着褪色校服的农村少年,正用长满茧子的手指向院士比划燃料配比公式。活动现场三十多台专业摄像机,谁都没捕捉到老院士把私人电话写在少年皱巴巴的笔记本扉页上。三个月后央视《24小时》播出时,新邵县五金店的焊锡销量突然翻了四倍,老板娘逢人就念叨:"都是跟着电视里那小师傅学的!"
张世杰家堂屋的墙上至今挂着幅特殊的世界地图,泛黄的纸面上除了七大洲轮廓,还密密麻麻标注着酒泉、文昌、拜科努尔这些航天发射场坐标。父亲张建国用货车轮胎换来的二手电脑,成了儿子连接太空的窗口。某个雷雨夜,跳闸的电路让正在模拟飞行的电脑瞬间黑屏,这个沉默的货车司机愣是冒雨骑车二十里,从镇上网吧老板那儿求来台备用发电机。"咱不懂啥第一宇宙速度。"老张搓着方向盘上的老茧说,"就看见娃子盯着夜空的样子,跟当年他娘在产房外头等我一个劲。"
新邵二中的化学实验室现在仍保留着张世杰的"秘密角落"。带锁的柜子里整齐码放着硝酸钾提纯装置、3D打印的微型涡轮叶片,还有十几本写满红批的练习册。校长周明华至今记得,当这个总在课堂摆弄弹簧秤的"问题学生"提出要组建航模社时,校委会破天荒批了八千元经费。"结果他带着五个社员用废品站收来的铝合金,真做出了能飞三百米的滑翔机。"老周扶了扶眼镜,"去年校庆那架飞机掠过主席台时,台下坐着的教育局领导差点把保温杯摔了。"
录取通知书送达那天,邮政小哥特意换了身崭新制服。张世杰接过文件袋时,手指在"航空航天工程"几个烫金大字上来回摩挲了三遍。邻居家六岁的胖墩扒着门框嚷嚷要看宇宙飞船,他转身从床底拖出个饼干盒,里头躺着用自行车辐条和易拉罐拼成的"长征五号"模型。"等着啊,等哥从沈阳回来。"他轻轻弹了下小孩的脑门,"下回给你做个能喷真火的。"
暮色渐沉时,晒谷场上的少年仰头望着飞过的民航客机,机翼航行灯在渐紫的天幕上划出银线。母亲在灶台边翻炒着辣椒,油锅里噼啪作响的声音混着远处县道上的卡车鸣笛。张世杰把通知书复印件折成纸飞机,手腕一抖让它乘着晚风飞向堆满自制零件的书桌——那上面还摊开着本被翻烂的《火箭推进原理》,扉页庄逢辰院士的题墨在夕照中微微发亮:"给即将冲出大气层的湖南崽。"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