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园墙三味

点击次数:77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04 15:01:06
作者 |「洁园」 首图 |「姑苏恋旅人」 封图 |「姑苏恋旅人」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文人园林,必须是“粉墙黛瓦”方显雅致。抛开阻隔视野、分割空间这些实用功能不谈,园林中的墙本身也自成一道风景。 虎丘云墙光影斑驳 @姑苏

作者 |「洁园」

首图 |「姑苏恋旅人」

封图 |「姑苏恋旅人」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文人园林,必须是“粉墙黛瓦”方显雅致。抛开阻隔视野、分割空间这些实用功能不谈,园林中的墙本身也自成一道风景。

虎丘云墙光影斑驳 @姑苏恋旅人

拙政园粉墙黛瓦 @姑苏恋旅人

江南园林,朴野是尚,雕梁画栋,反成俗套。即以“墙”而论,今之园林多粉墙,光影投射即成天然图画。在岁月晕染下,斑驳粉墙浮起一层淡淡的青灰,像是被岁月轻轻呵了一口气。雨水流过,留下蜿蜒的印子,像旧时文人案头的墨痕,看似漫不经心,却又暗合章法。墙角生了苔,绿得沉静,偶尔有一两枝藤蔓攀上来,影子投在墙上,风一过,便摇曳成水墨的笔意。粉壁多嵌漏窗,曰“漏明”,形制变化无穷,既可漏景于人,使空间延展不尽,又得通风、透光之利。

留园苔痕雨迹 @姑苏恋旅人

留园漏明墙 @姑苏恋旅人

晚明造园家计成重视墙体本身在园林中的装饰作用:“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园冶》卷三)”在追求“野致”的审美主导下,乱石墙、篱墙、花屏在明清江南园林中独领风骚,形成了与粉墙截然不同的美学表达。

△清 王学浩 寒碧庄图 局部

“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大小相间,宜杂假山之间。(《园冶》卷三)”。园林墙垣有以乱石叠成而不施灰浆者,曰“乱石墙”,亦称“虎皮墙”,本是山野农家的粗陋形制,却被造园家借鉴而登大雅之堂。崇尚精巧雅致的人或许嫌它粗鄙不堪,却不知这歪扭的线条里,藏着最生动的文法。当工整的粉墙在岁月里剥落,唯有这乱石堆,越老越有味道。乱石墙常见于郊野、山地园林,灵岩山乾隆行宫旧址、天平山庄尚留遗存。宋人最懂残缺的美学,他们用玛瑙入釉,却容忍开片在釉下蔓延;就像匠人垒墙时,故意留出那些缝隙。如今我们总在博物馆里,对着展柜惊叹"雨过天青"。殊不知真正的秘色瓷,正在山野的乱石墙上,与风雨互相养润。

△明 张宏 止园图册

△灵岩山行宫遗址旧影

△晚清乡野乱石墙

编篱为墙,是造园家对“野致”的另一种诠释。和乱石墙一样,篱墙也脱胎于乡野农家,最能勾起文人士大夫们的隐逸之思,从明清直到近现代,在园林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好事者以竹编屏,植蔷薇、木香诸藤花攀附其上,这便是古典园林中的又一神来之笔——“花屏”,流行于明及清早。其制不为计成所取,以其不耐久,维护繁琐故也。结花为屏,作用有三:一为分隔空间,导游人以曲折;二可当漏明之用;三为立体花境,足资观赏。艺圃入门之蔷薇径,实由“蔷薇屏”演化而来,只不过如今粉墙替代了竹屏。

△明 宋懋晋 寄畅园图册 蔷薇幕

△园林粉墙和篱墙的并用(约60至70年代)

艺圃蔷薇 @莫修-文

在古代文人造园的经典范例中,粉墙、乱石墙与篱墙经常并用,在一座园林中构成不同的层次和变化。文徵明在《金阊名园图》中描绘的紫芝园,三种不同的墙垣交替出现。在钱榖的《求志园图》中,粉墙和花屏形成鲜明的对比。仇英的《园林清课图》对明代苏州园墙的丰富多变做了忠实的记录。

△明 文徵明 金阊名园图 局部

△明 钱榖 求志园图卷(局部)

△明 仇英 园林清课图轴

江南的墙,总被"粉墙黛瓦"四字说尽了。殊不知,那些竹篱荆扉才是园林最诚实的注解——它们不施粉黛,却道破了造园的本心。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摄影师授权,版权归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严禁商用。摄影作者前带有@符号的,均为微博账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