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日本,人潮比盛夏的酷热还要汹涌。
8月20日,日本政府观光局发布数据:2025年7月访日外国人数达到343.7万人,比去年同期(329万人)增加4.4%,创下7月历史最高纪录。
这是日本连续10个月入境游人数超过300万人。这数据,可不新冠之前2019年,亮眼太多了。
在这份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国游客的回归。
7月份97.45万大陆同胞入境日本,同比猛增25.5%,超过韩国(67.9万人)重新坐上第一大客源地的宝座。
这次超过得有点多,直接超了30万人。韩国在七月份确实明显掉链子,同比下降10.4%。如果不是韩国和香港因为“地震谣言”吓退,七月的数字恐怕早就突破350万。
台湾同胞则达到60.42万人,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美国游客27.71万人,同比增长10.3%,同样刷新纪录,美国隔着太平洋,一个月27万多人到日本旅游,这放在以前,根本就没有的事儿。
法国等欧洲市场也不甘落后,纷纷交出漂亮成绩。
走在东京的地铁站,你会发现旁边一半可能是游客;走进银座的免税店,听到英语、法语的概率,比去年夏天翻了一倍。
为什么7月日本入境游数据居高不下。
1、暑期学校放假,家庭出游的需求自然集中爆发。
2、那依旧是日元的贬值,让日本在游客眼中成了“高性价比天堂”,很多奢侈品在这里入手比欧美便宜上千元。航班恢复、签证便利,也让旅行比前几年更容易实现。
3、欧美市场的回暖带来了新的增量,美国和法国游客明显增加,刚好弥补了部分亚洲市场的下滑。
于是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在京都清水寺排队,身边几乎全是来自中国和欧美的游客,本地人反而成了稀少的存在。
从经济角度看,这无疑是利好。
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访日外国人已达到2495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出380万,增长速度史无前例,全年大概率刷新历史纪录。
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各行各业都在分食这块巨大的蛋糕。
可在民生层面,本地人的感受就没那么轻松了。房租上涨,地铁更挤,热门景点本地人根本不敢去,不少日本网友干脆调侃说:“生活空间被游客挤占,日本正在变成观光主题公园。”
而对政府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鼓舞。原本喊出的“2030年6000万访日旅客”目标,现在看起来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可能提前实现。
当然也有一些风险和意外。比如今年六月,网上疯传“七月日本会发生大地震”的谣言,结果香港游客六月暴跌33.4%,七月更是少了10万人。韩国市场也受影响,直接下滑一成。这说明,哪怕只是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谣言,就能让日本损失几十万人次的游客。
2025年将是日本旅游业彻底反超疫情前的一年。接下来问题不再是“能不能复苏”,而是“日本能不能接得住这波人潮”。
东京、大阪、京都这些核心城市,很快可能要面对一个新问题:游客太多,本地人被拥挤打扰原本平静的生活。。
将这些人流分流到地方上去,是日本政府接下来不得不推动的选择和方向。而基于日本入境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和投资,依旧充满着无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