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近日发布,云南省高校呈现"稳中有进、特色凸显"的发展态势。云南大学以全国第70位的成绩继续领跑,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1所院校稳居全国前500强,中医药、农林、艺术等特色院校排名持续上扬。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导向下,云南高校正通过学科优化与产教融合,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云大突破性跃升:双一流建设的跨越发展
云南大学本年度排名较去年提升6个位次,首次进入全国70强阵营。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微生物学、生态学两个学科持续保持ESI全球前1%优势,新建的"数字丝路研究院"累计获得12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牵头组建中国-南亚环境科学联合实验室,跨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的智库报告获省部级采纳率达93%。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本科生深造率突破45%,其中赴"双一流"高校深造人数同比增加28%,印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西南林大进阶突围:生态文明的创新实践
西南林业大学实现历史性突破,以275名的成绩较去年上升21位。这所林业部与地方共建高校,首创"林草碳汇计量与交易"微专业,其建设的云南省木质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年度横向科研经费突破8000万元。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治理领域,主导完成的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被纳入区域合作框架。更创新性地构建"森林康养+文旅"产学研平台,带动滇西南6个县市发展生态产业园区,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红土地上"。
玉溪师院提质进位:师范教育的深耕之路
玉溪师范学院排名提升至473位,师范类院校排名同步上升14位。该校构建"UG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与玉溪市32所中小学共建教学研习基地,2024届公费师范生岗位适配率达100%。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方面,开发的"少数民族语言智能教学系统"覆盖滇中3个自治州,培养的600余名双语教师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更通过"红塔山学者"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带动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两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
省内其他高校同样呈现发展亮点:昆明理工大学新增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云南财经大学跨境数字贸易研究成果获商务部肯定,大理大学创建滇西医学中心填补区域医疗空白。中医药、艺术类院校通过学科交叉培育出普洱茶功效研究、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等特色方向。昆明学院等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留滇就业率攀升至79%,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
纵观云南高等教育版图,从云大的学术引领到西南林大的生态创新,从玉溪师院的师范深耕到各校特色化发展,都在印证"不求大而全、追求特而精"的改革路径。随着新一轮"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这些立足地方、面向南亚的办学实践,正在书写边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