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拿到首批3架F-35B的消息传来,一些人立刻开始渲染紧张气氛,仿佛解放军的防线马上就要被撕开一个大口子。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款战机最大的买家和催生者——美国那里,海军陆战队却悄悄在自己的采购计划上划掉了整整70架的订单。
一边是新用户到货后的兴奋与舆论炒作,另一边却是“亲爹”用户自己动手削减规模。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想问,被捧上天的F-35B,真的有那么神吗?还是说,这其中有什么大家没看明白的门道。
为何“亲儿子”也不受待见?
很多人只知道F-35B能垂直起降,看起来很酷,却不关心它为此付出了什么。这款战机的诞生,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在大国航母对决中称王称霸,而是为了满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殊需求。这支部队的一大特点,就是能被总统在不经过国会授权的情况下直接调动,执行全球快速干预任务。
F-35B就是这种战略思想的产物,它追求的是部署的灵活性,而不是极致的性能。为了塞进那套复杂的垂直起降系统,它的机体结构做出了巨大妥协。结果就是,它的内部油箱比常规起降的F-35A足足小了2.15吨,载弹量也少了1.36吨。
更短的腿、更弱的火力,这就是F-35B为“一键起飞”付出的代价。在小规模冲突中,依靠隐身优势多飞几个架次或许还能应付。但面对一个拥有完善防空体系的对手,这种性能上的短板会直接决定生死。美国海军陆战队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他们最新的《2025年航空计划》里,F-35B的订单从353架砍到280架,而性能更全面的航母舰载型F-35C,采购量则从67架猛增到140架。连开发者都用真金白银做出了选择,旁观者又何必皇帝不急太监急。
机场还没热,可能就没了
把F-35B从纸面性能拉回到现实部署场景,问题就更突出了。日本计划将这些飞机部署在本土的军事基地,但他们似乎忘了看看地图。无论是日本自家的基地,还是驻日美军的基地,都在一个共同的坐标系里,那就是解放军的导弹射程之内。
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公开报道,仅台海方向就部署了至少900枚各型导弹。而放眼整个亚太,瞄准美军及其盟友关键军事目标的导弹,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枚的级别。这还只是陆基发射的部分。
我们还有海上的055型万吨大驱,它那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不是摆设。哪怕只分出48个单元,装满鹰击-21这类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就足以发动一场让任何舰队都心惊胆战的饱和攻击。在这种高密度、高精度、高速度的火力覆盖面前,机场的生存能力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问号。那些宝贝疙瘩一样的F-35B,很可能还没等到引擎轰鸣,就要在第一波次的打击中面对跑道和机库被反复犁地的命运。
别再让飞行员去干导弹的活
长久以来,有一种声音总在苛求中国的舰载机。他们希望歼-15甚至未来的歼-35既能像F-22一样扫清天空,又能像B-2一样突破防线,最后还要客串反舰导弹,把对方的航母送入海底。这种想法完全脱离了现代军事体系作战的基本逻辑。
在解放军的作战手册里,任务分工远比这种“单挑”式的幻想来得清晰和高效。歼-15和歼-35的首要任务,是在广阔的海空战场上夺取制空权,把对方的飞机挡在外面,为己方后续行动撑开一把保护伞。
至于那些高价值的硬骨头,比如航母战斗群,自然有更专业的“拆迁队”来负责。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海军055、052D驱逐舰上蓄势待发的鹰击导弹,以及轰炸机挂载的远程空射武器,它们才是真正的“开罐器”。让珍贵的飞行员去执行导弹就能完成的自杀式攻击,这在解放军的作战思想里是不可接受的。战士的生命永远比冰冷的武器装备更宝贵。
从“阵风”到F-35B,熟悉的配方
其实,这种对单一外国武器的过度反应和炒作,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还记得印度空军刚拿到法国“阵风”战斗机那会儿吗?当时有印度官员放出豪言,说“阵风”可以“暴打”中国的歼-20。一时间,国内网络上竟然也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忧心忡忡。
结果呢?后来在多国联合演习中,中国的歼-10CE,一款三代半战机,依靠体系支持成功“击落”了“阵风”。这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才让很多人的心态稍微平衡了一点。这种现象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对国外的装备,哪怕只取得过一次击落老旧二代机的战果,也能吹成“神机”;而对国产的装备,则苛刻到必须一对一单挑F-22、F-35并取胜,才算“合格”。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正是“威胁论”一次又一次发酵的温床。事实上,解放军的磨刀石从来不是网上的口水,而是在朱日和那样的训练基地里,与模拟着世界顶级战力的蓝军部队进行日复一日的残酷对抗。
结语
说到底,日本买几架F-35B,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站队和对美日同盟的再次确认,它在军事上能改变的格局微乎其微。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要你不打第一枪,我们不会主动出手。但如果真的越过红线,那导弹库里储存的2000多枚导弹,总要找个目标来检验一下威力。
美国人自己就在1996年和2016年用行动证明了,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面前,航母战斗群最终也会选择后退。对于今天中国的实力和定力,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其盯着别人买了什么新玩具而一惊一乍,不如把更多目光放在我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自身体系的强大与完善,而不是在别人的喧嚣中迷失方向。